上文谈到,孝惠章皇后并非死于庚子年,而是死于3年前的丁酉年,葬于2年前的戊戌年,那么本文对老太妃死于庚子年的推定是否不正确呢?答案是否定的。孝惠章皇后只是老太妃的原型人物,小说作者对其进行了文学加工,二者并不能完全对等。例如,孝惠章皇后死于十二月,而老太妃则死于二、三月间。另外,庚子年的推定还可以通过推定此前此后各回的真实年代来进一步确证。
第五十六回写到,元宵节刚过,江南甄府里家眷进京朝贺(这个朝贺可能是因为皇帝、皇后或皇太子等人过生日),派人来贾府送礼请安,贾母问起了甄宝玉的年龄,甄家的女仆回答说:“今年十三岁。”(第793页)第一百一十四回甄应嘉说,甄宝玉比贾宝玉“略小一岁”(第1567页)。由此看来,贾宝玉在庚子年必然是满实岁14岁,因此他必定出生于14年前的1706年。关于贾宝玉的出生年份,笔者在下一章讨论己亥年时还将详细论及和进一步确证。
《破译红楼时间密码》
“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
第九章以元chūn真实的去世年份1723年为确定不移的时间基准,根据小说文本提供的时间线索推定了前后多回的真实朝代纪年。由此可知,小说所叙故事起于贾宝玉出生的1706年丙戌年(康熙四十五年),终于贾宝玉出家的1724年甲辰年(雍正二年)。
由第九章的论述可知,庚子年的情节有18回(第五十三回到第七十回);辛丑年仅1回(第七十回);壬寅年25回(第七十一回到第九十五回);癸卯年14回(第九十五回至第一百零八
回);甲辰年13回(第一百零八回至第一百二十回)。
本章讨论的己亥年(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起于第十八回的“展眼元宵在迩,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第243页),止于第五十三回的“至次日,更比往日忙,都不必细说”(第744页)。
己亥年的情节所涉文字多达36回,几乎占据了120回小说的三分之一,其中不仅有重大事件的发生(如元chūn省亲),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也得到了极为深入细致的刻画和充分的展示,并且文字jīng彩,妙趣横生,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因此确证这些情节的真实纪年事关重大,故本文拟用单独一章文字来详细讨论。
第二十五回写到,三月中旬左右,马道婆作魔法弄疯了宝玉和凤姐,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来给宝玉治病。和尚拿着宝玉的佩玉施法术,并叹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yīn,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第357页)
联系第五十六回庚子年甄宝玉“今年十三岁”(第793页)和第一百一十四回甄宝玉比贾宝玉“略小一岁”(第1567页)这两个情节来看,贾宝玉在己亥年必定是满实岁13岁。第二十五回和尚的话明确地提示了宝玉当年的实际年龄为13岁,因此证明当年必定是己亥年。
从小说的叙述来看,从第十八回的“正月初八”到第五十三回的年关忙碌,这一年的时序非常清晰,首尾连贯,chūn夏秋冬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里的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都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在这36回中,作者或明或暗地写到了3个重要的时间特征,即3个节气的jiāo节日期,乃至jiāo节时刻:
第二十七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jiāo芒种节。”(第373页)
第三十回:“盛暑之时”,“赤日当空,树yīn合地”(疑为夏至日),“伏中yīn晴不定, 片云可以至雨”(可见已过夏至日),“原来明日是端阳节”(即端阳节在夏至之后)。(第425页、第426页)
第四十九回:十月十五日,宝玉的丫头说:“大奶奶(李纨)才打发人来说,下了雪,要商议明日请人作诗呢。”(第678页)
第五十回:十月十八日,贾母说:“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往后下雪的日子多呢。”(第701页)(以上两回说明yīn历十月中旬就已到小雪的节气)
芒种、夏至和小雪日期明确,并且芒种还有具体的jiāo节时辰。这些时间特征对于确证本文的年代推定至关重要。第四章已经论证过,“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就是元旦,这是符合己亥年与庚子年的历法实际情况的,那么作者对上述3个节气的描写是否也符合呢?以下详细分而论之。
《破译红楼时间密码》
“赤日当空,树yīn合地”与“明日是端阳节”
第三十回写到,“盛暑之时,又当早饭已过,各处主仆人等多半都因日长神倦之时”(第423页),宝玉调戏金钏,被王夫人当场逮住,“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只见赤日当空,树yīn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第425页)。
在园子里,宝玉碰巧看到了龄官痴痴地在地上画了几千个“蔷”字。宝玉正痴痴地看着,“伏中yīn晴不定,片云可以至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第426页)。
下文又写道:“原来明日是端阳节,那文官等十二个女子都放了学,进园来各处顽耍”。
既然是“盛暑”、“日长”,又到了“伏中”,当然是已经到了夏至。数伏,并不是从夏至数起,所谓“夏至三庚便数伏”。这就是说,在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六个庚日是末伏,这就是所谓的“三伏”。在三伏天,天气最为炎热。两个庚日之间是10天,初伏与夏至之间的天数不一定,最少是21天,最多是30天[1]。
端午节的农历日期是固定的,即五月初五日。按照小说第三十回的描写,当年端午节已是“伏中”,那么最迟在21天前的四月十三日左右就是夏至了。可是第二十七回分明写到,这一年“四月二十六日”jiāo芒种。夏至出现在芒种之前,这是现实中绝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这表明,作者关于当年端午在“伏中”的描写有悖于常理,也是一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
可是,如果作者是在暗示“夏至”与“端午”两日之间密切的关系,即“夏至”和“端午”相差一两天,或者竟在同一天,那么一切就好解释了。上文所引“赤日当空,树yīn合地”一句,在笔者看来,就是作者对夏至日光学现象的刻意描写。
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she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北回归线以北的物体在太阳照she下形成的影子为一年中最小,北回归线上的物体此时甚至会没有影子。笔者认为,所谓“树yīn合地”,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树yīn满地”、“树yīn匝地”,而应该看作是“树”与“yīn”“合于地”,即树的影子“合拢”、“聚拢”、“聚合”于树下。由此判断,作者是在暗示当天就是夏至日,端午节在夏至后一天。
那么,己亥年的历法情况究竟如何呢?
查《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己亥年夏至日恰好是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阳历6月22日星期四)[2]。用jiāo节时刻计算工具来推算,这一天jiāo节时刻为11时57分或12时11分,恰好是“赤日当空”的正午时分jiāo夏至。由历法天象的实际情况来判断,作者的描写必定是有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