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现场_李辉【完结】(28)

2019-03-10  作者|标签:李辉

  这一次,海伦再次捕捉到天赐良机,发挥了独有的优势。

  在接受海伦的采访时,张学良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有抵抗外国侵略(即不是内战)才能表示中国的真正统一。”“如果政府不从民意,就站不住脚。”“如果共产党能够真诚合作抵抗共同的外国侵略者,这个问题也许有可能和平解决。”海伦回忆,她的关于张学良的访问记,在西安被电报局拒绝而无法发出,于是她10月5日返回北京,当天就将之发送给各地。伦敦《每日先驱报》,在中国的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报》、《华北明星报》等,均先后予以发表。斯诺在其《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提到了海伦的这一“壮举”。他摘录的是1936年10月25日《纽约太阳报》上发表的访问记。海伦在文中写道:

  在中国的西京西安府,张学良少帅驻在这里剿共的、激烈抗日的东北军队伍中间出现了一个严重的局面。这些军队原来在1931年有二十五万人,如今只剩十三万人,都成了“亡国奴”,想家,厌恶内战,对南京政府对日本继续采取不抵抗政策越来越愤慨。下层官兵中间的态度完全可以说是就要谋反了。这种感情甚至传染到了高级军官。这种情况引起谣言传说,甚至张学良以前同蒋介石的良好的个人关系现在也紧张起来,他打算与红军结盟,组成抗日统一战线,由一个国防政府领导。

  中国抗日运动的严重并不表现在从北到南的许多“事件”,而是表现在这里西安府的东北流亡者身上——从逻辑上来说,可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抗日运动在全国其他地方虽然遭到了镇压,在西安府却在张学良少帅的公开热情的领导之下,他在这方面采取行动是受到他的部队的热烈拥护的,如果说不是受到他们bī迫的话。

  在西安事变之前,海伦的文章是对张学良态度的最早报道。只是,此时无论海伦还是斯诺,乃至张学良、杨虎城本人,恐怕都不会想到一两个月后,中国会发生石破天惊的一幕。

  1936年第29节 西安:石破天惊时(2)

  3

  斯诺、海伦后来可能会感到有点遗憾,因为他们都无缘出现在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现场。

  海伦匆匆离开西安,除了电报局拒绝发送张学良访问记的电文外,还有另外的原因。《走进中国》一书的作者兰德这样说:“海伦曾来到西安想到保安与丈夫会合,但不得已只好返回北平,部分原因还在于在西安的红军联络员的劝告,他们警告海伦说她在西安这座城市的出现,会引起对斯诺的注意,现在他也许正在返回途中。他的胶卷、笔记本一旦被国民党发现就会被没收。”

  很巧,就在《纽约太阳报》刊发海伦的张学良访问记的同一天,10月25日,斯诺回到了北京。他陶醉于西行探险的成功之中,随即和海伦一起忙着整理采访笔记,开始他的《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率先完成的是《毛泽东访问记》,很快就于11月14日开始在上海的《密勒氏评论报》上发表。在我看来,对于他个人来说,这远比留在西安等待巨变更为重要。

  他们不在西安,恰恰为另外一个外国人提供了机遇。她便是史沫特莱。

  当斯诺正在陕北采访期间,史沫特莱接到1935年曾在她家避过难的中共人士刘鼎的邀请,请她从上海到西安。刘鼎此时是张学良与中共地下党之间的联络人。兰德认为:“刘需要一个有同情心的左翼记者在西安向世界报道事态发展,这也许就是他为何邀请史沫特莱的原因。”

  兰德还这样写道:

  史沫特莱想前往红色根据地。尽管她写过一本关于红军及其在福建、江西的战斗的书,但她却从未亲临其境。她想见见红色游击队。正是史沫特莱催促马海德前往红色根据地,史沫特莱还促成了斯诺的探险,当然她没有料到他会在她之前抵达那里。可以猜测,她对此显然颇为失望,是斯诺而不是她,成为红军选上的西方记者。

  10月,在西安,史沫特莱见到了从保安归来的斯诺,听他兴奋地讲述自己的见闻。她的失落和羡慕可以想见。不过,她的机会也即将来临。

  12月12日一天天bī近。

  史沫特莱本来住在蒋介石后来下榻的华清池迎宾馆,但在11月底,因为蒋介石一行人即将进驻,她和其他客人不得不离开。“我在西安仅有的一家新式旅馆西京饭店定一小间房间,打算过些时再回临潼那座寺庙。”史沫特莱这样说。她住到西安城内的西京饭店,她将在这里亲历那一夜的风雨,而对华清池发生的一切,只能事后从传闻中得知。

  在史沫特莱之前,另有一位外国女人也住进了西京饭店,她便是嫁给王炳南、随丈夫来到中国的德国姑娘王安娜。王炳南是中共地下党员,其父与杨虎城是至jiāo,因而王炳南一直得到杨虎城的照顾和重用,在西安事变的全过程中,王炳南便活动在杨虎城周围。

  王安娜在回忆录中对西京饭店略有描述:“朋友们领我们到离车站不远、全市最现代化的西京饭店。在西安,这家由中国旅行社新建的旅馆,就像是坐落在中世纪环境里的二十世纪孤岛一样。在陈设华丽的拱顶餐厅里进餐,或在设备齐全的舒适的客房里休息,会使人相信自己正置身于欧洲,至少是上海的大旅馆里。这家旅馆从经理到主厨,都是上海人,他们的神情就像是被流放到这里来似的……”

  就是这所西安城内最现代化的宾馆,在12月12日之前,成了蒋介石随行高官们下榻的地方。这样,与史沫特莱同时在这座建筑里进进出出的客人中,便增加了陈诚、朱绍良、卫立煌等数十位国民党方面的达官贵人。因他们的住进,蓝衣社的特务也曾施加压力,要史沫特莱搬出饭店,但未能得逞。很快,石破天惊的一夜便在西安降临。

  4

  遗憾的是,当12月12日凌晨在华清池发生绑架蒋介石的jīng彩一幕时,并没有一个外国人目击现场。

  倒是有一个外国人无意中出现在现场,却不幸撞在了士兵的枪口上,命丧huáng泉。他便是史沫特莱的朋友旺斯克大夫(Dr.Wunsch)。据兰德所写,旺斯克是在西安的一位德国牙医,是史沫特莱选择的一位向红军提供药品的代表。10月间当斯诺从陕北返回西安时,史沫特莱便是在旺斯克大夫家中与斯诺见面,听斯诺讲述他为之兴奋的探险故事。当时在场的还有刚从上海辗转而来的中国作家丁玲,并由她准备了饭菜。12月12日早上,旺斯克大夫来到临潼华清池迎宾馆看望史沫特莱,他不知道史沫特莱在蒋介石下榻华清池之前已经被迫搬进了城内的西京饭店。 当他赶到入口处时,遇到正在执行任务的东北军士兵的盘问,语言无法沟通,而旺斯克大夫却执意走进饭店,结果他被士兵枪杀。

  只有史沫特莱在西京饭店经历了兵变时刻。不过,她亲眼目睹的不是陈诚等国民党的达官贵人被捕的过程,而是同时发生在饭店里的西北军士兵的肆意抢劫。这样,我们从她的回忆录中看到的,只是对抢劫现场的生动描述,而真正石破天惊的场面,她也只能依据他人的经历来转述。

  但是,她的现场经历,虽然是大事件中的小插曲,却仍能从容易被人忽略的另一角度充实历史细节。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28/4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