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怀仁堂_董保存【完结】(36)

2019-03-10  作者|标签:董保存

  7时42分,点火按钮起动,伴着一阵震撼大地的轰鸣和尾部燃烧的火光,导弹腾空而起,7分钟后,准确地击中了安西弹着点的目标。成功了!在苏联专家撤走后17天,二十基地用自己的液氧,成功地发she了第一枚地对地导弹。

  地对地导弹试验部吕琳部长迅速将参试人员集合在发she场上,孙继先用洪亮的声音自豪地宣布:“苏联专家撤走后仅17天,我们在没有任何经验可提供借鉴的情况下,依靠自力更生,发愤图qiáng,用国产推进剂,成功地发she了第一枚地对地战略导弹。这说明我们的基地有能力完成新武器的发she试验任务!参加这次任务的所有单位的人员都付出了辛勤劳动,我代表基地党委和领导向全体参试单位和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感谢!”

  第一枚使用国产燃料发she地对地导弹试验成功后,整个二十基地又立即投入了第一枚国产地对对导弹发she试验紧张的准备工作。

  一天晚上,孙继先接到了周总理的电话。总理说:“钱学森同志要亲临发she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我们的国宝——钱学森同志就jiāo给你啦,你一定要保证他的安全!”

  孙继先知道,苏联在进行火箭发she试验时,曾经有过几次液氧爆炸事故的教训;其中一次竟然死了一个元帅、两个上将和几个中将,共死了十七名将军。这回我国第一次用自己生产的液氧发she国产的地对地导弹,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1960年11月4日,聂帅和钱学森同机飞抵二十基地。在孙继先等基地领导人的陪同下,他们视察了技术阵地和发she场,在询问了每一个关键性的细节后,聂帅十分关切地问道:“能不能准时发she?”

  “不会推迟!”孙司令员回答。

  钱学森又提醒道:只有搞好预测,才能避免失败,因为这是科学。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孙继先已组织过多次检测工作,对这次发she试验,他早就胸有成竹了!

  11月5日晨,撤离场区的警报机响了,孙司令员陪同聂帅、钱学森等进入了敖包山指挥所……

  “三十分钟准备!”

  “十分钟准备!”

  “一分钟准备!”

  “点火!”“隆隆”巨响,震撼着荒原。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枚地对地导弹“东风1号”在滚滚气làng中腾空而起,飞向大漠深处。几分钟后,导弹在预定弹着区爆炸,腾起冲天的烟柱!

  “成功啦!”“成功啦!”基地沉浸在一片欢呼声中。

  聂帅紧紧握着孙继先的手,激动地说:“我们成功了,谢谢你,感谢基地,感谢全体参she人员。你们为祖国争了光,争了气。……这是我军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以后有了自己的导弹!”

  有胆有识郑维山

  有人说,战将之所以成为战将,就是靠了他们的胆识。

  这话多少有点绝对。战将之所以能够成为战将,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没有胆识的人绝对不可能成为一员战将,却是大家都公认的。

  说到战将的胆识,不少老同志会说到出生在大别山区的郑维山将军。

  血与火——艰苦卓绝出胆识

  人的胆识,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后天的因素。

  大别山人的骨头硬,大别山人的胆子大!出生在大别山的郑维山,从小就开始接受血与火的洗礼。他刚刚记事的时候,父亲就是村苏维埃主席,赤卫队员,那时的阶级斗争可真是你死我活。幼小的心灵很快就懂得什么是仇恨,什么是革命。他和小伙伴为父亲的革命活动望风送信,13岁就当上了少先队员。在国民党对根据地实行“三光”(烧、杀、抢)的清剿中,他的父亲和叔叔都壮烈牺牲。面对白色恐怖,有人吓破了胆,而只有15岁的郑维山却带着70余名赤卫队员参加了红军。

  郑维山很幸运,来到鄂豫皖红1军第1师,成了徐向前师长的传令兵。三年以后,刚满18岁的他担起了红9军第27师政委的重担。他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时就是胆大,不怕死。”

  他当政委后的第一仗——夜袭陇南五里墩,打垮敌4个团,俘敌300余人,杀出了威风,部队传颂“新来的政委是个胆子特别大的猛将”。接着,他又先后到30军89师和红四方面军的主力88师任政委,在huáng猫哑战斗中,歼敌14000人,他率“夜老虎”团夜袭二郎山,全歼川军“王老虎旅”,使88师形成了“近、快、猛、狠”的战斗作风。

  在长征途中,他三爬雪山、三过草地、九死一生,三次参加红军主力会师。在迎接红二方面军时,他不惧张国焘的yín威,向任粥时、贺龙、关向应详细汇报了张国焘闹分裂时情况,表达了自己和部队的困惑和不解,并将张国焘以中央名义发的文件jiāo给他们,以当时所能采取的方式进行了维护党的团结的斗争。在第一次过草地后,他在包座之战中率部打援,采用隐蔽接敌、突然攻击、猛插分割的战术,经半日激战即歼敌一个整师,为打开红军北上通道起了重要作用。

  此后,郑维山1936年年底随西路军西征。他带领的88师作为主力,始终处于最艰险的战斗中。在他参加指挥的四十里铺、永昌、八坝、水磨关、倪家营子等多次大血战,最后,他奉30军首长的命令,把师里所有能参加战斗的人员组织起来,在梨园口、康隆寺以死阻敌。他身先士卒、浴血奋战,直至部队被打散,他自己头部负伤昏迷。——这是郑维山一生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的。他和副师长熊得臣在祁连山下的一个小村子里,被三兄弟救下,给了他们吃的,还把他们藏在一个山dòng里,逃过马家军的搜捕,他们才得以讨饭回延安。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郑维山都有不俗的表现。他从一名红军战士成长为一名高级指挥员,作为战将的胆略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示。

  新保安——有惊有险见胆略

  如果翻阅当年的历史资料,你会看到当年的平津战役被称为“平津张战役”。为何?这要从傅作义的“一字长蛇阵”说起——

  辽沈战役结束后,当时在北平的傅作义面临三种选择:一是按蒋介石的想法,南撤,但傅作义一直担心被蒋介石吞并。二是西撤绥远,然而那里地瘠民穷,兵源枯竭,补给困难,终非长久之计。坚守北平?坚守的前景也不看好,不过,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地区人多地丰,jiāo通便利,守撤回旋余地大;辽沈战役刚结束,东北野战军不可能马上入关,正值隆冬严寒,难以远征,即便要打,自己具有以主待客、以逸待劳的优势,可以争取胜利。几经考虑,傅作义终于作出“暂守平律,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基本方针。

  因此,他的56万兵力,收缩在东起北宁路的滦县,西至平绥路的张家口,长达1200华里的地带,以北平、天津、塘沽、唐山、张家口为重点,摆开一字长蛇阵。

  毛泽东针对傅、蒋之间的矛盾,和博作义是撤、还是守的踌躇难决的心理,制定了将敌“抑留华北,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考虑到淮海战役一旦打响,徐州告急,傅作义极有可能南撤或西退。毛泽东审时度势,决意在平津张一线打大仗。于是开始了紧张的调兵遣将——此时的华北我军,第1兵团在围困太原;第2兵团粉碎傅作义突袭石家庄yīn谋后,在河北曲阳地区休整,准备开太原参加会战;第3兵团远在归绥。中央军委果断决定: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6/8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