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李鸿章创办的中国第一个棉纺织工厂,目的是为了抵抗洋货。由彭汝琮办理。织布局后来在上海、宁波、镇江等处设立了 10 个分厂。
漠河金矿,也是李鸿章创办的。1886 年,李鸿章前往矿区勘查。1889 年,正式开始采矿。1894 年,产金多达两万八千多两,成为清政府的名副其实的金库。
中国的电报业务也是最先由李鸿章倡办的。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清国朝野上下无不惊慌失措,以为“电报之设,深入地下,横冲直撞,四通八达,地脉既绝……” 1879 年,李鸿章提出,洋人从国外到上海都设立了电报,在瞬息之间,就可以知道对方的消息。中国使用驿站,最快的虽然说可以达到日行六百里,但还是经常会误事。如果中国有了自己的电报,就可以抵制外国电信业控制中国。中国电报最早在大沽北塘海口pào台和天津之间架线试验,结果很成功。1880年,李鸿章修建从天津到镇江到上海的电报,实现了南北之间的信息传递。1882年,电报局改为官督商办企业。经过集资,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的电报在 1884 年开通。因而,电报局从天津迁到上海。此后,电报局分别架设了津京线、长江线、桂滇线、陕甘线等。1892年,李鸿章奏报说:中国的陆路电线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遍布各省,瞬息万里,官员商贾都说很方便。
中国的铁路建设也是李鸿章最先倡导的,但经历了漫长的坎坷之路。为了修建铁路,李鸿章一面批驳顽固分子的反对,一面派人偷偷在开平煤矿修筑至唐山胥各庄之间的铁路,以便运煤。1880 年铁路竣工,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上故意把铁路说成“马路”。1891 年,李鸿章在山海关设立北洋官铁路局。第二年动工修建关东铁路,1893 年铺轨到山海关。1894 年,修路到中后所。这段铁路的经费全部由清政府拨款,故称为“官路”。
回首往事时,李鸿章欣慰地说,招商局是开办洋务 40 年来最成功的事情。
在这里笔者说句题外话。1909 年,轮船招商局更名为招商局股份有限公司。建国以后,招商局开改革开放之先声,于 1978 年开发蛇口工业区,并于 1986 年收购香港友联银行,成为中国首家拥有银行的非金融企业。次年又创办中国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1988年创办中国首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同时,招商局也是中国首家在境外发行债券的非金融公司、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
李鸿章在所创建的企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受益,并对推进中国近代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3节 创建北洋海军
1840 年,英国殖民者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朝政府在英国侵略军的舰pào威bī下,接受了丧权rǔ国的《南京条约》,中国由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清朝军队在鸦片战争中的屡次失败和《南京条约》的严酷现实,促使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有识之士睁开双眼,开始观察外面的世界。
抗英名臣林则徐和思想家魏源大胆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要学习西方国家“坚船利pào”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并初次提出了创建近代海军的草案。1856 至 1860 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海军舰队在中国万里海疆如入无人之境,清政府在又一次的“创巨痛深”的危局中,开始着手兴办近代海军海防,但很快就因受到挫折而止步不前。
1874年,日本寻找借口出兵侵犯台湾。此事虽以和议告终而未开启更大战端,却在中国朝野上下引起更qiáng烈的震动。由此,在内部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海防大讨论”。1874 年 11 月,总理衙门的文件中qiáng调了海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办法。请沿海各省的督抚和将军进行讨论。
此时身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呈jiāo了洋洋万言的《筹议海防折》,陈述了海军海防大业的重要战略意义,要求大举兴办近代化的海军海防。李鸿章首先分析了中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严酷形势: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qiáng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yīn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万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jīng,工力百倍。pào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qiáng敌!李鸿章还痛切指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是在于国家之实力:“洋人论势不论理,彼以兵势相压,我等欲以笔舌胜之,此必不得之数也”。他又指出历史时机的紧迫性——“正值海防吃紧之际,不特为外人所窃笑,且机会一失,中国永无购铁甲之日,即永无自qiáng日!”
李鸿章在奏折中还阐述了关于海防的具体实施办法。提出中国应以陆军为主,海军设立南洋、东洋、北洋三支水师。左宗棠提出不同的意见,他认为,现在大清国应该实施“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的意见。他认为,如果设立三支水师,那么将导致领导的不统一,三支水师会各自为政。他建议,海军应该统一领导。
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分歧在于,李鸿章认为西北塞防可有可无,甚至可以以牺牲新疆作为代价。而左宗棠认为西北边疆十分重要,塞防不固,则西北屏障尽失。当时清政府面对的局势是沙俄侵占伊犁,阿古柏占据新疆,收复新疆迫在眉睫。1874年底,同治帝病死,光绪帝继位,慈禧再次垂帘听政。次年,海防讨论进入了廷议阶段。以奕奕为首的总理衙门既没有采纳李鸿章的意见,也没有赞同全力注重西征的主张,最后作出“海防”、“塞防”并重的方针。令李鸿章负责海防,令左宗棠去负责“塞防”问题。
左宗棠在稍后的奏折中,看似支持朝廷意见,实际是主张全力西征。在他看来,海防没有现实的危险,“窃维泰西诸国之协以谋我也,其志专在通商取利,非必别有jian媒……商贾计日求赢,知败约必碍生计也,非甚不得已,何敢辄发难端。自轮船开办,彼挟以傲我者,我亦能之;而我又博心抑志,方广求善事利器益为之备;谓彼犹狡焉思启,顾而他之,似亦非事理所有。”显然,左宗棠认为西方各国无意侵犯,而中国已有足够的准备,海防不足为虑。言外之意就是应该全力西征。
李鸿章则认为当时的主要危险来自漫长的海疆,尤其是京津和沪宁是国家的腹心所在,一定要以海防为重点。但是,李鸿章没有考虑到,西陲有事,在一个短时间内,应当集中人力物力先行解决。左宗棠的成功就在适应了这一需要,虽然他对海防形势的估计未免过于乐观。当时清政府的财政非常困难,只好把能够动用的财力主要用于西征。李鸿章在“海防大讨论”以及后来关于海军海防的竭力倡言,为近代中国海军海防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