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学风上,二程开创了有别于"汉学"的治经途径.他们突破了汉人治经专重名物训诂和严守师传、不敢独立思考的旧习,而特别注重探求义理,阐发孔、孟之道,并提出了"穷经以致用"的主张.这种治学方法虽然不为二程所独具,但在他们那里表现得最充分.他们所探寻的"义理"虽然集中于对儒家经典中"性与天道"和纲常伦理大义的阐发,但它却突破了汉学不敢独立思考的默守陈词的治学方法,不失其为一种大的进步.当然,在理学后来被定为属于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以后,就长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开放,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故其消极面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最后,二程所开创的理学,被朱熹加以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具有比较严密逻辑体系的学说之后,程朱理学从此便在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思想领域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理学中的"心学"一派,也是从二程那里出来的,所谓"陆王心学",基本上导源于程颢的主观唯心论思想,这一理学流派,也对后期封建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北宋至清末,理学在中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占居统治地位达七百余年,这都和二程有着直接的联系.
(李刚兴 撰)
主要参考书
1.《宋史·道学传》
2.《宋元学案·明道学案》
3.《宋元学案·伊川学案》
4.《中国历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程颢 程颐》第三卷上齐鲁书社出版5.《宋明理学史》 侯外庐 邱汉生 张岂之主编 人民出版社出版6.《朱于文集大全类编·明道先生年谱·伊川先生年谱》清咸丰中徐树铭刻本7.《中国哲学史》第三册 任继愈主编 人民出版社出版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五峰先生 胡宏
(1104——1161)
胡宏是南宋初期一位爱国主义和影响较大的进步思想家,他的理学思想对宋代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一时期理学阵营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理学家.
一、志在立身行道 不求富贵利达
胡宏,字仁仲,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人称"五峰先生".他一生潜心于对儒学经义的研究和发挥,没有做官.
胡宏的父亲胡安国是北宋末期的著名经学家,在理学中也有很大的名气.胡宏是胡安国的少子,很小就跟随其父接受理学思想,后来又师事二程弟子杨时和侯仲良,"而卒传其父之学"."初以荫补右承务郎,不调"(《宋史·儒林五》).
后来,由于其父早年同秦桧有较好的私jiāo,秦当国之初,曾致书胡宏之兄胡寅,"问二弟何不通书?意欲用之."(同上)胡宏不愿与秦桧为伍,回信严辞谢绝了秦桧.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胡宏说:"政恐其召,故示以不可召之端"(同上).在回书中,他表明了自己已立志专做学问,不求功名利禄.胡宏说:
"稽请数千年间,士大夫颠名于富贵,醉生而梦死者无世无之,何啻百亿,虽当时足以快胸臆,耀妻子,曾不旋踵而身名俱灭.某志学以来,所不愿也.至于杰然自立志气,充塞乎天地,临大事而不可夺,有道德足以替时,有事业足以拨乱,进退自得,风不能靡,波不能流,身虽死矣,而凛凛然长有生气如在人间者,是真可谓大丈夫."(《五峰集》卷2,《与秦桧书》)表现了他不阿奉权势,不随波逐流,决心不去作官,只愿做一个有道德,有大节的,有助于治世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秦桧死后,胡宏又一次被召,他仍托病不出,以后竟终身不仕.huáng百家在《五峰学案》的按语中说:"文定(胡安国)以游广之荐,误jiāo秦桧,失知人之明.想先生兄弟窃所痛心,故显与秦桧绝.……先生初以荫补承务郎,避桧不出,至桧死,被召以疾卒,……其志昭然千古着见焉."其大节大义真如他自己所说:"身虽死而凛凛然长有生气如在人间."
胡宏一生矢志于道,以振兴道学为己任,他说:"道学衰微,风教大颓,吾徒当以死自担"(《宋元学案》卷42,《五峰学案》).他自幼从其父研习儒学,又在扬时和侯师圣那里学习了二程理学,后来曾悠游南山(衡山)之下20余年,玩心神明,不舍昼夜;力行所知,亲切至到"(《知言序》),其成就卓著,终于成为南宋初期对振兴理学起了重大作用的关键人物.
二、心系社稷安危 关注人民疾苦
生活于内忧外患时代的理学家胡宏,并不是一个只知闭门读书,不问天下之事的人,恰好相反,他之所以做学问、求大道,不仅是为了做一个有学问、有道德、有大节的人,同时还本着有道德足以替时,有事业足以拨乱的理想和抱负,力图将其所学用于匡时救世.身虽在野,心系社稷安危,不忘抗金复仇,收回故土,他反对苛敛无已,关心人民疾苦.对于如何抗金复仇,如何安邦治国,胡宏自有一套系统的思考.他在《上光尧皇帝书》中,详尽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在这封万言书中,一开头就说:"臣闻二帝三王,心周无穷,志利虑天下而己不与焉,故能求贤如不及,当是时,公卿大夫体君心,孜孜尽下,以进贤为先务.是时,上无乏才,而山林无遗逸之士,士得展其才,君得成其功名,君臣jiāo欢而无纤芥,形迹存乎其间."其意是要求宋高宗效法二帝王王之为政,第一要出于公心,志利天下,第二要广求贤才,使不被埋没于村野,使他们充分施展才能,辅助人君成其功业.
接着,他不无针对性地说:"这后世衰微,心不及远,志不周扬,据天下势利而有轻疑士大夫之心,于是始有道世不返,宁贫贱而轻世肆志者;于是始有奔走名利之途,纳jiāo于权势之门以侥幸高贵者."这里所指的"后世",显然主要是指当世,在当时的南宋王朝,上至皇帝,下至各级文武官吏,多是文情武嬉的势利之徒.
他指出:当时那些"奔走于名利之途,纳jiāo于权势之门"以侥幸谋取富贵者比比皆是.与胡宏同时代的岳飞,在当时也很有感慨地说:若要天下太平,除非"武官不怕死,文官不爱钱",二人都是爱国志士,自然具有共同思想.
胡宏的万言书,主要是向皇帝"陈王道之本,明仁义之方",要求来高宗施行仁政,并具体提出了如何抗击金人和治国安邦的五条建议.
首先,要求兴兵北伐.鉴于靖康之难,徽铁二帝为金人所虏,已历时九年,使国家蒙受奇耻大rǔ,他说:"陛下大仇未报,叛臣未诛,封疆日蹙,危机jiāo至,义之不可已也."因此,他要求"加兵北伐,震之以武,"使金人知惧,迎接徽、钦二帝回国,使父子兄弟得以团聚,决不应该"以天子之尊,北面事仇".他指出:
尽地管朝廷竭尽委曲忍rǔ事仇,而"金人谋我之心乌有限制?土我上,人我人,然后彼得安枕而卧也".因此,要求孝宗皇帝"立复仇之心,行讨乱之政,积jīng积神而化之,与民更始".
第二,整饬三纲,施行仁政.胡宏申言,"三纲"为"中国之道",治国之本,"三纲立,边鄙之叛逆可破也".他认为,若能"定名分,正三纲",行仁政,施恩万姓,就可使"四海归命",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为此,他要求慎选官吏,"黜囗冗之官,以俟英贤;夺冒滥之职,以屈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