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124)

2019-03-10  作者|标签:舒大刚 杨世文

  与上述观点相应,在名实问题上,胡宏肯定有实而后有名,他说:"有实而后有名者也.实如是,故名如是.实如是,名不如是则名实乱矣.名实乱于上,则下莫之所以,而危之至矣."(《知言》卷5,《汉文》)这是他在认识论上实事求是和务实jīng神的表现.从这个思想出发,胡宏反对知识分子"专守方册,日谈仁义"的虚华之见".他说:"执书册则言之,临事物则弃之,如是者终归于流俗,不可不戒."(《宋元学案》卷42,《五峰学案》)这种重视实功实事的jīng神是值得称赞的.

  胡宏不仅qiáng调了感性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注意到它的局限性,所以他又认为,致知不能仅仅"安于耳目形器".他说:"夫事变万端,而物之感人无穷,格之之道,必立志以定其本,而居敬以持其志,志立于事物之表,敬行于事物之内,而知乃可jīng."(《五峰集》卷3,《复斋记》)"惟安于耳目形器,不知觉之过也."(《知言》卷2,《往来》)这段论述虽然没有说明如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知可jīng"的高度,但也肯定了感情认识之局限性,认识到必须"立志以定其本,而居敬以持其志".当然,所谓立志以定其本,就是要求在认识事物之前,必须坚持一个认识事物的指导思想,没有涉及到如何由"表"到"内",由"粗"到"jīng"认识过程和方法.不过,他毕竟还是认为不可以把认识停留于感性经验.

  在胡宏的认识论中,还提出了"循道而行"即按规律办事的思想.他说:"失事有缓急,势有轻重,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循道而行,则危可安,乱可治;悖道而行,则危遂倾,乱遂亡."(《五峰集》卷2,《与吴元忠》)胡宏虽讲"天命",但不主张安于天命,在一定程度上qiáng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他说:"深于道者富,用物而不盈."(《宋元学案》卷42,《五峰学案》)又说:"道无不可行之时,时无不可处之事"(《知言》卷1,《修身》).有人问:"人可胜天乎!"胡宏说:

  一人而天则胜,人而不天,则天不胜"(《知言》卷3,《纷华》).这就是说:人如果依赖于天,则天必胜人,若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则天不胜人.其关键在于是否"循道而行"即是否按规律办事.因此,他又说:"人之道,奉天理者也,……得其道者,在身身泰,在国国泰,在天下天下泰;失其道,则否矣."(《知言》卷5,《汉文》)此处所讲的"天理"或"道",主要是指规律而言,认为如果按规律办事则泰,违反规律则否.胡宏又指出:"道可述,不可作".这是说:作为客观规律的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它,但不可以制作和改变它,这就肯定了事物之规律的客观性.

  胡宏的认识论虽然不系统、不完备,论证不够严密,甚至也有错误,但其基本观点是唯物的,这在理学阵营中,也表现了他不同于别人的可贵之处.

  四、"绍兴诸儒所造 莫出五峰之上"

  北宋"五子"或"六先生"所开创的宋代理学曾经显扬于时,但是自程颐去世之后,其声势便日渐下降,虽有门弟子杨时等数人继承师说,但他们基本上只能谨守师传,缺乏创新jīng神.特别是经过"靖康之乱"的冲击,理学便走入低cháo.在南宋王朝处于内忧外患的情势下,不少的理学传人虽然孜孜于其道,但并未出现冒尖人物.胡宏的学术生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的.在当时,与胡宏同时从事理学活动的还有李侗和罗从彦等人,但他们的成就都不及胡宏显著,正因为如此,《宋元学案、》的作者之一的全祖望评论说:"绍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作《知言》,东莱以为过于《正蒙》,卒开湖湘学统."(《宋元学案》卷42,《五峰学案》)这个评论无疑是公允的.

  胡宏终生不仕,潜心于儒学研究,终于建立了在宋代理学中具有独创jīng神的学派,其学说对嗣后的理学振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学生,也是南宋大理学家之一的张栻曾指出:"《知言》一书,乃其平日之所自著.其言约,其义jīng,诚道学之枢要,制治之guī也"(张栻《知言序》).张栻把胡宏的学说看作是道学之枢要,治理社会之根据,这个评论大体上符合实际.尔后出现的理学名人张栻、朱熹都从胡宏的著作中得到了教益,张栻是胡宏的门弟子,他继承和发扬了胡宏的学说,形成了颇具影响的湖湘学派.朱熹在修正胡宏学说的基础上,也借用和吸取了《知言》中的许多观点和思想资料,将其纳入自己的体系.在《知言疑义》中,人们可以充分地看到这一点.

  胡宏的理学渊源主要是从二程门人那里继承而来,但又在许多方面体现了自己的独创jīng神,因而对二程一脉的正宗理学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偏离.其继承是主要的,偏离是次要的,正因为如此,就很容易被朱熹所利用,朱熹写了《知言疑义》,对他的"性体心用"之说,"天理人欲同体异用"之论和"性无善恶"论进行了机智地修正、篡改,并用他的jīng巧的"理"本体论体系取代了"性本体论".更由于朱熹的学说在后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青睐,使其地位和影响日渐增大,胡宏的学说因而被冷落下来,但无论如何,都不可否认他在儒学成就上的造诣和贡献.

  胡宏虽然不是理学的反对派,但他的性体心用之说和性无善恶论及其重视实功实事的思想,对尔后的进步思想家如叶适、陈亮,乃至戴震和龚自珍等人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胡宏的爱国忧民思想也是值得称赞的.

  (李刚兴撰)

  主要参考书

  1.《宋史·儒林传》

  2.《宋元学案》卷42《五峰学案》

  3.胡宏《知言》

  4.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

  5.朱熹《朱文公集知言疑义》

  6.胡宏《五峰集》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理学大师 朱熹

  (1130——1200)

  朱熹是先秦以来儒家系统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后期封建社会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影响较大的一位思想家.从学术成就上看,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从他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上看,朱熹在中国古代学者之中,可算是屈指可数的几位伟人之一.

  一、自幼勤奋好学 立志要做圣人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别号晦庵,60岁以后自称晦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婺源县),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出生于福建南剑(今福建南坪)龙溪县,卒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卒后葬于建阳塘石里之大林谷.

  从朱熹的家世来看,其祖辈世代做官,为"婺源著姓,以儒传家",其家族在地方上很有名望.据江永编著的《近思录集注·考订朱子世家》记载:"唐末,有朱古寮者,世为婺源镇将,因家焉."自朱古寮传至朱森为第七代,是朱熹之祖父,"以子赠承事郎,森生松,为朱熹之父.朱松字乔年,号韦斋,官吏部",不到20岁就中进士,授建州政和尉,后来"因召对,称善,改左宣教郎,除秘书省校书郎".

  嗣后在吏部做官,他曾上疏极力反对秦桧与金人议和,最后受任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未赴任,"得主管台州崇道观."喜欢研究历史,"取经子史传,考其兴衰治乱,应时合变".他也是一位理学家,是罗从彦的学生,学习过杨guī山(时)所传的河洛之学,其著作有《韦斋集》12卷,外集10卷.但朱松在朱熹出生的那年就失去官职,只好以教学为生,家境比较困难,更为不幸的是,当朱熹14岁时,其父就去世了.年少的朱熹,只好遵照遗嘱的安排,依靠父亲生前好友刘子羽过日子.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24/23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