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大儒_舒大刚/杨世文【完结】(69)

2019-03-10  作者|标签:舒大刚 杨世文

  制度确立之后,就应该无为而治.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老子》第二十九章注)."圣人达自然之性,杨万物之情,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同上)."明物之性,因之而已,故虽不为,而使之成矣一(《老子》第四十七章注).只要真正认识和了解人类社会,就不会把个人意志qiáng加给社会,社会就会得到治理和发展.相反,只会失败.所以,"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政可举,闷闷然,卒至于大治"(《老子》第五十八章注)."以无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老子》第六十三章注).无为与顺应自然是一致的,它可以使天下大治.

  治理得法可以使国家局势稳定.安定可以使社会得到更快的发展.所以,"国之所以安,谓之母"(《老子》第五十九章注).作为国君,首先要能胸怀全局,高瞻远瞩,而不能鼠目寸光,固步自封."夫执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执一国之量者,不能成国,穷力举重,不能为用"(《老子》第四章注).要有远见卓识,而又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尤需"以清廉导民,令去其污"(《老子》第五十八章注).不刻意追求好名声,如果"尚名好高,其身必疏"(《老子》第四十四章注).

  不要为名利而亡其身.要做到"威而不猛,不恶而严"(《周易·颐卦》注).

  "既公且信,何难何备?不言而教行,何为而不威如?"(《周易·大有卦》注)国君的形象和威信是靠自己的行为树立起来的.如果用人得当,国家自然大治.

  国君用人,先无要大公无私,"夫无私于物,唯贤是与(举),则去之与(举)来皆无失也"(《周易·比卦》注).罢免和提拔都以贤能为标准,"不以物累心,高尚其志"(《周易·大有卦》注).就不会出差错."故人用其力,事竭其功,智者虑能,明者虑策,弗能违也,刚众才之用尽矣"(《周易·损卦》注)!上下齐心协力,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国君无为而国大治.

  无为而治可以使社会各方面处于自然的和谐和系统的稳定.权力和刑罚的使用要有限度,不能破坏社会的自然和谐.人们的利与欲的思想是实际存在的,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只是人们不能过分追求.因为物极必反,走到极端就有害了."求之多者,攻之者众,为物所病,故大费、厚亡也"(《老子》第四十四章注).想得多反而会失去更多."贪货无厌,其身必少"(同上).要顺其自然引导人民.如果统治者利用权力,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满足,穷奢极侈,"离其清静,行其躁欲,弃其谦后,任其威权,则物扰而民僻(邪),威不能复制民.民不能堪其威,则上下大溃矣"(《老子》第七十二章注).国君自己丧失威信.滥用权力只会使整个社会不自然和谐."若乃多其法网,烦其刑罚,塞其径路,攻其幽宅,则万物失其自然,百姓丧其手足.鸟乱于上,鱼乱于下"(《老子》第四十九章注).只会弄得社会动dàng不安.应该"因物之性,不假刑以物"(《老子》第三十六章注).

  "不以刑制使物,而以观感化物者也……不见圣人使百姓,而百姓自服也."(《周易·观卦》注).所以,国君所为,影响一国风气,上行下效,"上之所欲,民从之速也"(《老子》第五十七章注).倘若"我之所欲为无欲,而民亦无欲而自朴也"(同上).统治者无为,不多欲兴事,百姓自然纯朴而安乐,社会自然安定.一民之所以僻(邪),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老子》第七十五章注).因此,社会的混乱是由统治者们引起的."夫恃威网以使物者,治之衰也"(《老子》第六十章注).仅靠威权来治国的,正是虚弱的表现,是一个国家走下坡路的时候.当然,必要的制度和刑罚还是不可少的.但必须赏罚分明,辅之以仁德,才能更好地引导人民和治理好国家."囗者,明法断严,不可以慢,故居德以明禁也.施而能严,严而能施,健而能说,美之道也"(《周易·夫卦》注).

  德与刑并不是对立的,都是治国中必需的手段,只是要处置恰当."刚柔正而位当,则邪不可以行矣"(《周易·既济卦》注).一切邪恶的现象都不会再出现.

  汉以来的名教(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道德思想)之治,随着社会的变革,经学的衰微,已经bào露出严重的缺陷,曹操的刑名之治也bào露出不少的问题.此时,必须要有新的理论来纠正名教的弊端,才能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王弼认为,自然是名教之本,名教出于自然.本,即是"无",所以要无为而治.名教对维护国家的等级制度、封建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名教是要讲的,但它毕竟是具体表象,是"有",它出自于自然这个本,所以更要注重自然."万物以自然为性.""圣人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老子》第二十九章注).国君如果抓住了这个根本,人们友好相处,六亲和睦,尊卑有序.不qiáng调名教这个"有",也能理顺名分等级秩序.他说:"居于尊位,而明于家道,则下莫不化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六亲和睦,jiāo相爱乐,而家道正.

  正家而天下定矣"(《周易·家人》注).这里,透露出一点消息,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履行在封建制度规定下的基本权利.人,以及他们的行为,都从自然之本产生,忽略这个"本"的事实,是违背自然的.他在儒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中加上了道家的"无",把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内部关系首先理顺,家治则国治."若六亲自和,国家自治,则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老子》第十八章注).家和国治,没有件送、bàonüè,没有jian邪,国家回归自然之本,也就无所谓孝慈、忠臣,名教也不必过分注重了.

  六亲和睦,上下相安.人生来是无善无恶的.它是"无"在人身上的体现.圣人也是人,只是圣人与几人对"无"禀受的深浅不同而产生了差异.圣人与凡人一样,也有"五情".他认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而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圣人不是无情的木石,他们也一往情深,有喜怒哀乐怨.这是人生来不学就会的自然之性.只是他们的智慧高于常人,能够深刻地领悟"无",又不至于沉溺于情欲而不能自拔,不为"情"和"物"所累,·这才是他们与凡人的不同之处.这就把神化了的圣人变成了真正的人,填平了圣人与凡人之间的鸿沟.这就使人们对人类社会、以及人本身的认识,提高到了理性的高度.

  用义理来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用注经的方法来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政治谋略.

  这是王弼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利用儒家经学传统的影响,把自己的思想体系巧妙地贯串在注文之中,他打破了汉以来僵化的思维模式,可说是追求思想解放的先锋.

  他以儒道兼采、以道为主,创立了魏晋玄学的思想体系,对儒学研究的转变起了功不可灭的积极作用.王弼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而深刻,从哲学的"无"与"有"的关系,深入到各种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诸如言、意与象的关系、动与静的关系、一与多的关系等,无不细致地加以探讨.还包容了创作、欣赏、伦理、美学等众多的领域.他不仅在魏晋时期的哲学、经学、思想界占统治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影响到文学创作、以及佛道两教在内的宗教界.其后文学上的玄言诗、山水诗及田园诗,不能说与王弼的玄学思想和崇尚自然无关.而宋明理学则是在王弼重义理、善思辩的基础上发展的结果.少年奇才为时人和后人所重,是与他所做出的贡献分不开的.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9/23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