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冢随录_马伯庸【4部完结】(163)

2019-03-10  作者|标签:马伯庸

  陆游连续打出数十拳,全都被朱熹改变了运动规则。澄心亭内一会儿沉滞雍塞,一会儿飘忽无定,他的动作变形得厉害,拳拳落空。陆游暗想这样下去早晚会被朱熹玩弄于股掌,立刻双掌猛然一合,一股气劲喷薄而出,身子借着这股力量霎时退开了数十步,脱离了紫光的笼罩范围。朱熹也不紧追,只把圈内的规则恢复正常,慢慢把面如土色的陆九龄和陆九渊重新搁回地面。

  看到陆游退开来去,朱熹站在亭中道:「阁下已经见识到了,可以收手了吗?」

  陆游发觉自己头顶的发髻已经散开,他索性一把扯下束巾,把头发散披下来,大声道:「这理气果然不得了,让我再试试。」

  朱熹皱了皱眉头,心想我已留足了面子,这疯子怎么还如此纠缠不清。

  他生性并不争qiáng好胜,但却极为固拗,陆游既然如此bī迫,朱熹也自然不会一味忍让退缩。他双袖一拂,如同一块顽石坐定,对数丈开外的陆游道:「倘若这一次你还攻不进这圈子,便不要妨碍了我与陆家兄弟论道。」

  陆游道:「好!一言为定。」他这次也不再靠近澄心亭,只是远远地轻抬右臂,手掌做了个握笔的姿势,手臂微屈,忽然道:「九龄、九渊,你们两个仔细了。我这一招威力太大,可说不定会伤到你们。」

  陆氏兄弟面色俱是一变,正要起身离开,朱熹却道:「圣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两位学究天人,超凡入圣,不必如此惊惶。有我的浩然正气,可保全两位安全。」陆九渊、陆九龄相顾苦笑,心想今日本来是好端端的论道,却变成了莫名其妙的神异决斗,对他们两个读书人来说,可真是场无妄之灾。

  朱熹负手而立,头顶的笔灵盘旋数圈,包裹着澄心亭的紫色光球又涨大了几分,而且圈内光芒比从前更加密集。陆游忽然右臂一动,做了一个掷笔的手势,大声道:「投笔势!」

  一股极大的力量从陆游的手中掷出,化作一道笔形的青光,朝着澄心亭she来。这道青光速度极快,一瞬间已刺入紫球之中。朱熹袍袖一挥,紫圈内的规则立刻改变,密度凝固为无限大,生生刹住了青光的冲刺势头。不料这道青光勇往无前,去势不减,一下子便向前钻破了数寸紫光。

  朱熹黑黝黝的面孔看不出一丝情绪,继续靠着理、气的规则之力去威压。这青光天然带着一丝决然,虽是被重重拦阻,却始终力道不变,像一把锥子一样顽qiáng地一寸寸钻过去。朱熹连忙又变换了数种规则,却都难以撼动青光的冲击力。

  眼看这青光即将钻破紫圈,朱熹沉沉喝了一声:「道心!」从他胸中骤然爆出一个小太极,牵引着紫圈内流转的光气,整个领域逐渐流成一个大的太极图式。那青光纵然qiáng横,终究只能在空间中运动,唯有顺着太极转动回旋,直至力道耗尽。

  这算是朱熹目前最qiáng悍的一招。按照他的哲学理念,人性分「道心」和「人心」两种,其中「道心」依照天道所生,最为qiáng大。刚才他便是召唤出自己的道心,使其与领域中的理、气融合,达到「吾即是道」的太极境界。

  只是这一招威力虽大,消耗也是相当惊人。要知道,规则承载着天地运转,要让一个人的肉身变成规则,哪怕是承载澄心亭大小的领域运作,也是极耗心神的。朱熹的道心尚不够qiáng韧,等到这青光被太极消磨光之后,他几乎灯尽油枯,面色微微发白,脚下有些虚浮,澄心亭周围的紫光圈也黯淡了许多。

  陆游看到那青光逐渐被太极消解,目露赞赏之色,忽然哈哈大笑,连连摆手道:「不打啦,不打啦,我已经输了。」朱熹和陆氏兄弟这才松了一口气。朱熹神念一动,护住亭子的紫光圈飞到半空,重新凝为一枝笔灵,然后消失在他体内。

  陆游再度走进亭中,先对陆氏兄弟道:「没吓到你们吧?」

  陆九龄勉qiáng笑道:「叔叔你搞出这许多神异花样,倒是把我们兄弟给唬到了。」

  陆游双手按在他们两个肩膀上道:「这是为叔的不是,给你们压压惊。」他双掌轻送,两兄弟立刻觉得体内流入一股暖流,霎时游遍四肢百骸,登时心平气和。

  安抚完两位族侄,陆游转过来盯着朱熹,表情变得郑重无比,一字一顿问道:「这枝笔灵能体用理、气,构成自己的领域,自成规矩,实在是一管好笔!老夫生平阅笔无数,还不曾听过有这种功用的。你这笔,叫什么名字?」

  朱熹坐回到坐垫上,双手抚膝,恢复到面无表情的样子:「紫阳笔。」

  「这笔从何而来?」

  「紫阳是朱某的别号。这笔,自然就是我自己所化。」朱熹回答。

  陆游先是一怔,旋即翘起大拇指赞道:「你果然是个不世出的奇才。」

  朱熹奇道:「先生何出此言?」

  陆游两片花白胡子激动地一颤一颤。他在亭里来回走了两圈,不住搓手,嘴里念叨道:「要知道,历代笔灵,无不是在笔主辞世前,由笔冢主人亲自炼成灵体,还从来不曾有人凭着自己的力量,在生前为自己炼出笔灵来。你这紫阳笔,实在是匡古未有的奇遇哪!你自己都不知道吗?」

  朱熹肃然道:「理气本是天道所在,我顺乎天道,自然无往而不利,又岂是别人能比的。」

  陆游微微皱起眉头,觉得这人的回答有些迂腐,他可不喜欢,不过言辞间那股舍我其谁的傲气却值得欣赏。

  陆游耸耸鼻子,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笔灵与人心本是息息相关,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所以必须要等笔主临死之时,才能采心炼出笔来。你如今尚还活着,又怎能炼出笔灵来呢?难道你有两颗心不成?」

  朱熹听到这问题,只是矜持地微微一笑,简短答道:「无非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这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朱熹多少年孜孜向学,心无旁骛,只想读圣贤书,可从来没考虑过炼什么笔灵。一直到他的「理气论」大成之时,不知为何,这一枝紫阳笔便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体内。他是个简单的人,一向认为学问之道,只在「正心诚意」四字之内,想来笔灵的修炼之道,亦复如是。陆游既然问起,他便这样答了。

  陆游见他说得简单,只道是不愿意透露自家修炼法门,也不好qiáng求,搓着手叹息道:「这历代以来,笔灵炼了也不知有多少,还不曾有见过这样的,阁下可谓是开天辟地第一人,难得,实在难得。」他这个人爱笔成痴,于历代笔灵掌故十分熟稔,如今见到有人自炼成笔,自然是见猎心喜。

  朱熹忽然问道:「阁下……莫非就是笔冢吏?」

  「我?我可不是。」陆游连忙摆手否认,「笔冢吏都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笔灵,我可没那缘分。」

  朱熹微讶,缓缓抬眼道:「我看阁下刚才出拳,无一拳不带有史家风范,刚硬耿直,颇有汉风,还以为阁下身上带着班大家的笔灵。」

  陆九渊在一旁插嘴道:「我和哥哥刚才看到叔叔你的出拳,也不由自主想到《汉书》,难道这枝笔,与班固有关?」

  他们三个人俱是一代巨学,熟读经史,都能从陆游的招式中感应出几丝经典的端倪。只不过朱熹对笔灵了解颇深,比起陆氏兄弟感觉的更为jīng确。听到这个问题,陆游呵呵一笑,摊开右手手掌,一枝短小尖锐的细笔自掌心冉冉升起,青光微泛。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163/21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