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只有春庭月 by 梨花烟雨【完结】(3)

2019-03-30  作者|标签:


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
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公元前
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後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公元前
127年,匈奴贵族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决定避实击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
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後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後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於王庭的联系。然後,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因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匈奴贵族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败,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公元前
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这次总兵力有十几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著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著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著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繈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汉武帝随後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经过几次打击,匈奴依然猖撅。入代地,攻雁门,劫掠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东南)。公元前
123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後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这次战役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
800精骑首次参战,取得了歼敌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战後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後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但是,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与匈奴打了一场遭遇战,汉军死伤惨重,苏建突围逃回,赵信本是匈奴降将,兵败後就又投降了匈奴。
在讨论如何处置苏建弃军而逃的罪过时,有人建议将他斩首以建立大将军的威严,有人认为苏建是尽力而战的,不应斩首。卫青认为自己身为皇亲国戚,没有必要再建立威严;自己本有权力可以处决部将,却不敢擅杀。他要做一个人臣不敢专权的榜样,於是把苏建用囚车送回长安由皇帝处理。汉武帝赦免了苏建的死罪,令其交纳了赎金後贬为平民。
公元前 121年,西汉对匈奴的第二次大战役开始,由霍去病指挥,结果使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切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
为了彻底击溃匈奴主力,汉武帝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准备发动对匈奴的第三次大战役。公元前
119年春,汉武帝召集诸将开会,商讨进军方略。他说:“匈奴单於采纳赵信的建议,远走沙漠以北,认为我们汉军不能穿过沙漠,即使穿过,也不敢多作停留。这次我们要发起强大的攻势,达到我们的目的。”於是挑选了十万匹精壮的战马,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精锐骑兵五万人,分作东西两路,远征漠北。为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私人马匹四万多,步兵十余万人负责运输粮草辎重,紧跟在大军之後。
原计划远征大军从定襄北上,由霍去病率骁勇善战的将土专力对付匈奴单於。後来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匈奴伊稚斜单於远在东方,於是汉军重新调整战斗序列。汉武帝命霍去病从东方的代郡出塞,卫青从定襄出塞。
大将军卫青麾下,强将济济。李广为前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食其为右将军,曹襄为後将军。卫青考虑到前将军李广年纪已高、运气又不好,就没让他担任先锋,而是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从右翼进行包抄。卫青自己率左将军公孙贺、後将军曹襄从正面进兵,直插匈奴单於驻地。
赵信向伊稚斜单於建议:“汉军不知道厉害,竟打算穿过沙漠。到时候,人困马乏,我们以逸待劳,就可以俘虏他们。”於是下令所有的粮草辎重,再次向北转移,而把精锐部队埋伏在了沙漠北边。
2005-1-28 9:45 ganxc 发表重要讲话: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3层
卫青大军北行一千多里,跨过大沙漠,与严阵以待的匈奴军遭遇了。卫青临危不惧,命令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绕成一个坚固的阵地,然後派出5000骑兵向敌阵冲击。匈奴出动一万多骑兵迎战。双方激战在一起,非常惨烈。黄昏时分,忽然刮起暴风,尘土滚滚,沙砾扑面,顿时一片黑暗,两方军队互相不能分辨。卫青乘机派出两支生力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於背後,包围了单於的大营。伊稚斜单於发现汉军数量如此众多,而且人壮马肥,士气高昂,大为震动,知道无法取胜,就慌忙跨上马,在数行精骑的保护下奋力突围。向西北方向飞奔而去。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战场上双方将士仍在喋血搏斗,喊杀声惊天动地。卫青得知伊稚斜单於已突围逃走,马上派出轻骑兵追击。匈奴兵不见了单於,军心大乱,四散逃命。卫青率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汉军已追出二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於的踪迹,却斩杀并俘虏匈奴官兵
19000多人。卫青大军一直前进到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获得了匈奴屯积的粮草,补充军用。他们在此停留了一天.然後烧毁赵信城及剩余的粮食。胜利班师。
霍去病率领的东路军,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的军队遭遇。经过激战,俘获了匈奴三个小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入,消灭匈奴七万多人。左贤王败逃而去。
这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後,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
汉武帝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大功,特加封他们为大司马。
卫氏一门显赫後,京城中有歌谣说:生男无喜,生女无怨,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意思是说卫氏一门的显贵全靠了卫皇後。其实不然,在两汉时期,左右朝政的外戚大多是靠裙带关系窍居高位的,而卫青、霍去病却是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即使後来卫皇後失宠,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丝毫未受影响。
家奴出身的卫青如今变成了贵极人臣的大将军,朝中官员无不巴结奉承。这时,平阳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候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著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麽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说:大将军已今非昔比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後,三个儿子也都封了候,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汉武帝知道後,失笑道:当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现在他又娶我的姐姐,这倒是很有意思。於是当即允婚。时迁事移,当年的仆人就这样做了主人的丈夫。这样一来,卫青与汉武帝亲上加亲,更受宠信。但卫青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
後来,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日盛,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於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著恬淡平静的生活。
公元前
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已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象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5

卫青鸿失笑斥道:“胡说什麽,快想想你要怎麽教他是正经,不是我夸奖皇上,他的聪慧,真非常人能及,你有功夫,快祈祷别被他超过吧,我是甘拜下风。对了,趁著皇上没到,这里有篇弹劾淮西世子的奏章,你也来帮我斟酌斟酌看怎麽处理,值此多事之秋,务必小心谨慎一些为好。”
太康一边笑骂,一边坐了过去,与卫青鸿一起商量起来。
×××××××××××××××××××××
岁月加梭,转眼间两年的时光已匆匆过去,离龙彻亲政已只剩下一年的时光,卫青鸿眼见看他日益高壮成熟起来,举手投足间亦越发具有君临天下的风范,心中著实欢喜,近来他更是时常将国事交由龙彻亲自处理,他在旁边看著,心中也不由惊叹龙彻所具有的身为王者该有的一切才华。只是偶尔也会有些担忧,龙彻虽然出色,但君主天生的霸气与狠厉亦逐渐显露出来,只是这些担忧很快便淹没在不尽的欣喜中。
这一日天气晴朗,龙彻看完书,唤人伺候时不见怜香,这才想起因她弟弟前来,自己准她一天的假与弟相见,正好手头无事,卫青鸿又去训练御林军,情知也叫不来的,便带了两个太监,信步向御花园而来。
此时正是春末,落花如锦,别有一番情趣,龙彻看了半天,正稍感厌烦时,一眼瞥见桃花林外的一角飞檐,不由得一喜,暗想这所偏殿乃是宫女杂役见父母乡亲之所,何不趁这机会去瞧瞧她两姐弟。一念所及,也不让太监通传,便往这偏殿而来。
怜香姐弟正一边喝茶,一边叙些家常,忽见龙彻前来,都唬了一跳,怜香又忙令人拿精致点心来。
龙彻见那小男孩不过十四、五岁的光景,却与自己比肩,观他忽然得见天颜,竟十分沈著镇定,不由十分喜欢,问了名字年纪,原来叫做李重光,十五岁,又问他别的,竟也是应对自如,犹对行军打仗十分精通,可见也是酷爱此道。更令龙彻喜出望外,对怜香道:“此子若善加教导,他日必是我大范的不世将才。”
怜香心中一凉,已隐隐猜出他意图。果听龙彻道:“重光,自今日起朕便封你为朕的护卫,留在宫中,你需用心学习,来日朕自有重用之处。”当下回宫,龙彻高兴异常,怜香却是忧虑满腹,犹豫再三终忍不住脱口道:“皇上再存细斟酌斟酌吧,重光那孩子虽也不错,却是无法取代大将军的。”
龙彻意味深长的看她一眼,忽然朗笑道:“世事难料,怜香你不要想太多了,重光究竟是不是将才,日後自然会见分晓。”
怜香叹了口气,不再说什麽,忽然内侍飞奔来报,言说边疆守将有急报呈上,是否要请卫青鸿回来。
龙彻皱皱眉头,接过秦折一看,原来是一份战报,称蒙古骑兵屡犯边境,百姓苦不堪言,恳请皇上早日派大将军给予迎头痛击,以长大范军威,还百姓太平安宁云云。
龙彻冷冷一笑,将战报扔到一边,对内侍道:“你去跟那个守将说,这事朕已知晓,也已有了打算,且让那蒙古兵再逞几日余威吧。大将军乃辅政大臣,此时不宜离去,一旦时机成熟,朕必令他率军给蒙古兵致命一击。”想了想又道:“也罢,你就让那守将去见姐夫一面,他征战沙场多年,心系边关,让他知道也没什麽,说不定还可拿出什麽良策。”
待内侍走後,怜香方疑惑道:“皇上,奴卑是越听越糊涂了,你既已不打算出兵,为何还要让大将军知道这件事,以他的性子,怎能放任蒙古猖獗,可他如今辅政,确实脱不开身,您这不是让他著急吗?”<BR>龙彻悠悠呷了一口茶,沈深一笑道:“急什麽?等一下你自会明白朕的意图。对了,你去把重光叫来,运气倒好,朕刚想用他,上天便送来这样的好机会,可见朕的运气也不错。”
怜香不解去了,龙彻又吩咐身边太监:“让御膳房做一盘什锦馅子的糯米糕来,再沏一壶上好的龙井。”说完起身踱步来到窗边,自言自语道:“姐夫,我是越来越难控制自己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眼前又有一场离别,你要我怎麽度过呢?不过还好,此战过後,朕就不会再让你身犯险境了。”深不见底的目光望向窗外,视线中逐渐出现了一个朝思幕想的身影,他面上不自觉的露出笑容,再次坚定自语道:“尽情一战吧。以後的日子,朕再也不会让你离开朕的身边半步。”

6

卫青鸿本来出身贫苦,父母双亡後他少年从军,那时大范朝对强悍的蒙古骑兵束手无策,几代君王都不得不忍气吞声贡献财物美女消弭战祸。唯独岚帝不堪其扰,果断下令对大范用兵,结果却招致无数次败果,虽如此,岚帝犹不气馁,一边整顿朝中内政,让百姓休养生息,减免赋税,一边加强巩固国防,这才为风雨飘摇的大范朝换来了两百年未见的太平盛世。而卫青鸿便是凭借出色的军事才干在对蒙古的战役中斩露头角,遂得岚帝重用,更招为驸马。只惜他将一腔热血豪情都留在了对蒙古的战场上。好容易将强虏大败了几次,让他们远离大范边境,结果刚回朝便遇上三王爷在徐州作乱犯上,岚帝派他出征。待平了反王,回来後与公主相聚不过月余,公主便得急病而逝,对他来说,这实是一生都无法忘怀的遗憾。从此之後,他更是心无旁骛,专心辅助岚帝,一边钻研兵书战法。说到底,蒙古骑兵始终是他的心腹大患,因此今日一见那边关守将,得知蒙古又要卷土重来,心中便做好了打算,这才匆匆来见龙彻。
当下龙彻见了他,也不惊讶,笑道:“我知道姐夫是一定会来的,唉,我本不想让你知道这件事,但纸包不住火,瞒又能瞒多久,你是辅政大臣,今日不知,他日也会从军报里知晓。只是姐夫,我却必须先告诉你,若是别的都可,若你想亲自挂帅出征,却是万万不能的。”
卫青鸿见龙彻竟如此清楚自己的意图,也是一怔,旋即整容正色道:“皇上此话怎讲?卫青鸿是一个老兵,相信朝中再无人像我一样熟悉蒙古的作战方式,难道皇上还另有合适的人选吗?”
龙彻很自然的拉他坐下,笑道:“你看,又心急了,我何尝不知道你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是我如今还未亲政,你的主要职责仍是辅政,怎可以说离开就离开呢?我也对那守将说了,让他先回去,再忍一段日子,等明年我亲政了,亲自为你壮行,到那时你无牵无挂,尽情打一场胜仗,再将那蒙古赶到天边岂不更好。”他说话时的语气就像在哄一个孩子,眼睛却瞬也不瞬的盯著卫青鸿的神情。
此时怜香早已带了李重光在殿外等候,听到这里,不由悄悄叹了口气,事已至此,她当然明白龙彻为何做出自相矛盾之事,不由感叹这孩子的心机深沈,确非常人能及。卫青鸿将来若想逃出他的掌控,只怕是难如登天了。
果然,卫青鸿沈默了半晌,忽然果断的道:“皇上,虽说先皇遗旨,让您成年以後再亲政。可是你如今大器已成,智慧胆魄不逊於朝中任何一个臣子。臣以为,即便让你现在亲政,也没什麽不妥。更何况我虽离开,还有太康,李风等几个贤臣,皇上只要广纳忠言,必然胜过我这习武之人辅政。臣现在就去和他们以及太後商量还政於您,还请您早做准备。”
龙彻“大惊”道:“这怎麽行?姐夫,你怎麽能为了上战场就做出如此糊涂的决定?我才十四岁,明年五月才能成年,那时你才能还政於我啊。你现在忽然就让我亲政,我……我什麽准备都没有……我……我不能没有你啊。”
卫青鸿抬起头,看著他欣慰一笑道:“皇上,你早已远胜於臣,所欠缺的,只是磨练而已。相信不久之後,一定是一个贤明君主在龙椅上迎接臣凯旋归来。”
龙彻还在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团团乱转,一边急道:“不行……不行……姐夫,这事太过重大……这事……”。卫青鸿却是主意已定,哪肯看他表演,一转身,兴冲冲的向太後所居的慈凤宫而去。
待他去远,龙彻立时面容一整,哪还有刚才那般惶恐的模样,怜香走了进来,端起一杯茶悄声笑道:“皇上演的真精彩,连奴婢都差点被骗过去了。皇上如愿以偿,提前亲政,真是可喜可贺,奴婢以茶待酒,先敬皇上三杯。”
龙彻也一笑拿起茶杯,意气风发道:“原来你早看出来了,只可笑姐夫还真以为朕害怕亲政,他不知道我等这一天等的脖子都长了呢。因为只有亲政,朕才能一步步施展我的计划。怜香,我等的太久了,实在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怜香点头道:“你能忍到现在,确是很不容易,只是大将军也太可怜了些,他一心为你,只从他主动让出大权,令你提前亲政这点来看,他对大范,对先皇,对你竟是没半点私心。而你竟忍心对这样的人面不改色的说谎,也实在非常人能及,只此一点,奴婢便可断定,皇上将来,必是一位英明天子。大范的国运和版图也必会一日千里。”
龙彻听她这样说,也不著恼,只看著茶杯,良久方道:“没错,朕刚才所做的所说的一切都是给姐夫看的,都是谎言,可是怜香,那里有一句话却是真的,是朕的肺腑之言,聪明如你,难道竟不知道是哪一句吗?”

7

怜香仔细回忆了一番,终於还是摇摇头,龙彻望向窗外卫青鸿消失的方向,忽然一字一字道:“姐夫,我不能没有你。这句话,就是朕的肺腑之言。朕虽然费尽心机要提前亲政,也不过是为了得到他。江山万里又如何?权顷天下又如何?朕要的,不过是一个人,一个朕倾心爱恋了五年的人而已。”
怜香不语,心中却不以为然,暗道:皇上,你此时对大将军虽然情深一片,势在必得,但等到亲政後真得到了想要的人,再尝到了权力的美妙滋味,只怕就不会这样想了。到手後的东西总是不值得珍惜,古今皆然。何况万人之上的风光,又岂是一个‘情’字可以代替的。大将军最可悲的地方并不在於他最终会落在你的掌握中,而在於他面对的人,是你这样一个充满野心,永不满足的非凡天子。
龙彻见她不语,知她在想什麽,也不说破,只是轻笑一声道:“此时说什麽都没有用,只看将来吧。”说完唤进内侍吩咐道:“宣李护卫。”
李重光在外等了半天,正纳闷皇上和阿姐这样的奴婢怎有这许多话说,忽闻宣召,忙整整衣冠进了书房,下跪参拜。
龙彻扶起他来,微笑道:“我本打算留你在宫里多呆一些日子,也历练一番,谁知你运道好,甫进宫便遇到对付蒙古这样一件好事,俗语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可知你确是受上天眷顾,但愿以後的事业也可以一帆风顺,为朕建下不世功业。”
李重光惶恐低头道:“皇上垂爱,重光万万不敢当,大将军麾下强将云集,就我这点微末本事,怎敢班门弄斧。”
龙彻莫测高深的一笑,轻声道:“有什麽关系,本领不如人,就好好的学,尤其是跟卫大将军学。朕会将你安排到他的身边做副将,朕希望大军凯旋之日,可以看到一个青出於蓝而胜於蓝的李将军,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李重光此时也察觉出龙彻的话似乎大有深意,却仍是不解,只得小心答道:“臣遵旨,臣一定会尽力……”
一语未完,便被龙彻打断,厉声道:“不是尽力,是一定要办到,朕已经等够了,不想再浪费更多的时间。”语毕又温和一笑道:“重光,难道你不想尝尝身为大将军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风光吗?”
一旁的怜香不禁打了个寒战,眼前的少年天子,虽然还未亲政,却已懂得完美运用恩威并施的手段了。目光移向自己的亲弟,只见他眼中迅速升起了一丝欣喜,不由暗道:重光啊,你现在只以为皇上是有意提拔栽培,可到了日後,你终究会一点点领略到他的可怕,姐姐但愿你也能从大将军那里学会淡然处世,宠辱不惊,唯有这样,你才能拥有一个平安的结局。
××××××××××
秋风萧瑟,万里长空中,一队南飞的大雁整齐的掠过。
龙彻的目光自雁阵上收回,落在御花园内的一株芭蕉上,忽然道:“怜香,昨夜下雨了吗?”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3/1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