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 作者:馨泊【完结】(7)

2019-03-31  作者|标签:馨泊 励志人生

作者有话要说:  

  ☆、赏冰雕

  冰雕是北方的美景,冰天雪地的冬天,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制作、驻留冰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夜里的冰雕有极致的、晶莹剔透的美。霁夏不止一次想看,终于得偿所愿了。大型的有气势雄伟的天安门,蜿蜒曲折的长城,活灵活现、张牙舞爪的巨龙等,小型的不计其数。有少儿冰雕游乐园,动物,人物等,霁夏当然是喜欢游乐园,爬上蹿下地玩冰滑梯,不时和小仙女来个亲密接触,可能衣服有湿的地方,就给沾到冰雕上了,害怕极了。夏爸急忙过去用嘴呵气,用手往下扒拉,试图把霁夏的衣服扒拉下来,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后来有人提议用热水浇一下,冰可能会融化,结果更冻上去了。后来找工作人员用专业的方法才扒拉了下来。霁夏都快冻僵了,手都弯不回来了,夏爸就一直那么握着,一刻也不敢松开了。霁夏赏冰雕的心情一下子低落了许多,夏爸只好抱着看了。突然,发现几组旋转的冰雕,霁夏特别喜欢小红帽和大灰狼的组合,在五光十色的彩灯辉映下,小红帽更可爱了,而大灰狼也更显得阴晴不定了,目露凶光,狡黠地盯着小红帽。霁夏希望她爸能把大灰狼搬的远远的,说大灰狼太可恶了,真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她是乖多了,再也不摸冰雕了,尽管那么喜欢小红帽。

  如此冰雕玉砌般的世界,在霁夏想来,更多的是恐惧。霁夏其实一直都被保护的很好,所以她牢记着赏冰雕的意外伤害。

作者有话要说:  

  ☆、天真质朴

  

  森林公园之美在于其葱郁、茂密。参天大树围着刚栽种的小树苗,繁茂的、伸展的枝叶像一把把巨伞,遮掩着幼苗,就像父母永远呵护着孩子。

  游览森林公园,如果步行,那是徒劳无功的,只有驱车而行才可饱览美景。穿行于林荫小道,静谧中透着神秘,偶尔有松鼠在林间跳跃,霁夏伸长脖子,想捕捉到小松鼠的影子,可是,密匝的树叶一下就挡住了它。在人们欣赏林间的幽静,呼吸大自然空气之时,霁夏集中精力寻找小松鼠,期盼它能再次出现。。

  好像霁夏想得到的就没有失望过,穿过了片片森林,中间就是游玩的景点。首先就发现了卖松鼠的,霁夏冲下车,直奔小松鼠。小东西也确实长的招人,尤其那尾巴,翘的老高,都搭到了头顶,两只前爪捧着松果吃。不止霁夏喜欢,宁致也喜欢,放在了车里,都玩去了。

  有玩游艇的、划船的、过吊索桥的,单位的孩子们各有所好,直到吃中午饭时,才回到了车边。霁夏迫不及待地打开车门,提出笼子一看,可怜的小松鼠早就死了。夏天的中午,本来温度高,车里就更高了,霁夏可伤心了,夏爸答应玩完回家时一定给她再买一只,才算有了一些好转,但宁致知道霁夏心里还是极其不高兴。

  在跑马场呆的时间是最长的。夏爸喜欢骑马,非要抱着霁夏骑,霁夏不喜欢如此激烈的、狂野的运动,可也没拗过夏爸。霁夏骑在前面,为了安全起见,夏爸用衣服把霁夏束在了身上,霁夏脸上的表情是不情愿,无奈的,眼里只有两个字:讨厌。可当马缓步前行后,一摇一摆的,感觉像在吊床上,悠悠的还不错,一圈下来,霁夏脸上的表情缓和了,代之而来的是笑颜绽放。马场外围有靶子,上面挂满了玩具,就是为了吸引孩子们了。霁夏让她爸射箭,她想要个礼物,射中什么给什么,这可是个难题,何况身前还抱着个霁夏。为了满足霁夏的愿望,夏爸还是踊跃地尝试了,一次不中两次,反复地射,终于给霁夏射中了一个绒毛兔,霁夏真是乐不可支。同行的孩子们也都被这父女俩感染了,都要骑马,于是,大对人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就这样意气风发地驰骋在广阔的马场,尘烟滚滚,沸腾了整个马场。引来大批游人驻足观看,而霁夏早已伸开双臂,尽情地享受着从未有过的策马奔腾。

  夜幕降临,匆匆驰车回家,半路才想起没买小松鼠,霁夏的失落无以复加,赶忙拿出千辛万苦射来的小兔挡着。就似如果一张白纸有一个黑点,人们看到的是黑点,那么一大片白纸都被忽略了;就像做了一篇题,错了一道,往往深究的是那一道错题。霁夏就是典型的孩子秉性,所有这一天游玩的快乐都被一只小松鼠影响了,以至于后来她会念念不忘那只小松鼠。

  霁夏从不掩饰她的喜怒哀乐。也许,每一个孩子只所以幸福,就是因为她们活的真实,无须掩饰,无须顾忌,就这样天真无邪的、无忧无虑的、无拘无束的快乐成长。

作者有话要说:  

  ☆、移校

  生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帆风顺的,有时是残酷的,充满了变数。那一年,霁夏又一次转校到太原,这一次的转校是霁夏根本无法接受的,悲伤远胜于一年级时的情形。

  首先是学校的设备,没有电脑,霁夏不习惯,和同学们由于生疏而无法接触,一下子就像进入了完全陌生的领域,最主要的是课程的突变。两个省份的书籍是完全不同的,数学提纲有变动,但内容大致相同,而语文和英语就大不相同了。陡然间陌生老师的授课方法霁夏也适应不了,好像以前的五年学都白上过一样,根本听不懂了。霁夏伤心极了,一度要回到她以前的学校,宁致也慌神了,看着霁夏每天对着作业发愣怔,看着书本掉眼泪,心如刀绞。可是,既然选择了这样的学校,也只能想办法适应,宁致每天守在霁夏的身边,两个人一点点地做作业,一丝丝地研究题,结合着以前的做题方法和现在老师的讲课程序,每天不断地赶着进度。如果说以前霁夏走着就是优秀学生,而现在跑着也依然处于落后状态。

  这样的突如其来的、一落千丈的学业的转变,给霁夏带来了难以言喻的挫败感。但霁夏是个从不服输的孩子,尽管她每天晚上睡觉窝在被子里偷偷哭,但第二天总是精神焕发地去上学了。霁夏的不气馁,宁致的一如既往的伴读,终于霁夏又脱颖而出了。宁致坚持认定,她的女儿一定会走出这一时的困顿的,而更欣慰的是霁夏从未放弃过,她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孩子,不断的要求自己适应环境。而霁夏的绘画就在这一年中止了,霁夏和宁致都倍感失落。

  她的学习好了以后,慢慢的和同学们也能有所交流了,感觉她并不那么孤单了。但是,霁夏从未夸过她的学校,也很少提及学校里的事儿,她依然喜欢和宁致怀念她以前的学校。这一次的移校不仅是霁夏心里的一个阴影,也是宁致心里愧对霁夏的一块儿伤疤。

作者有话要说:  

  ☆、择校

  

  村里的孩子在城里读书,所遇到的委屈是不经历的人们永远也无法明白的,从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霁夏六年级升初中的分数足以读一所重点初中。

  小升初前夕,学校就分发了几所外地孩子划定的初中,当时也没考虑那么多,也就没填报任何一所初中,因为没有一所初中是霁夏满意的。到成绩下来以后,就开始多方奔走,结果是一致的,不是本地的根本不能入学,就算花高昂的学费入了学,学籍也没啥保障。无可奈何的霁夏只好就读于小学附近的指定初中,霁夏和宁致相拥而泣,好像霁夏的学业就是这样一步一个坎,容不得自己的选择。夏舅为了安慰霁夏,就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也确实应了夏舅的话,霁夏在她的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逐渐地,霁夏喜欢上了她的学校,老师,而老师也对他格外的好,同学们把她看作小老师一样尊敬,宁致也从万分沮丧中走了出来。其实,每所学校并不是有名就好了,而是老师尽职,对学生负责,就是好学校。而霁夏遇到的老师就是这样的,霁夏会在家模仿她的老师上课时的情景,宁致充当学生。她能把每一个老师的上课特征学的惟妙惟肖,而宁致偶尔也会当个坏学生,专门给她捣蛋,她就直接用粉笔头(家里的铅笔)扔过来震慑一下。她示范的语文老师。坐在讲台边,奇快无比地浏览作文,批阅,除了那么少数几本外,其余的都被勒令重写“看看你们这作文,还往我这儿交了,少头没尾的,这还能是初中生的水平了?一天寻思啥了”,抱起几本余下的作文本头也不回地走了。

  模仿数学老师“看看你们,连坐标系的位置还找不到了,还往上标了,正负不分。再看这位同学,抛物线画出来的是尖的,生编乱造,更有甚者,绝对值还出来负数了”,霁夏滔滔不绝地拿着一根长尺,拍打着桌子,给宁致“上课”,宁致笑的都直不起腰,就这样,霁夏和宁致前仰后合地笑作一团。宁致有时会不相信地问霁夏:“你又夸张了吧,你们班真有那样的学生吗”?霁夏一本正经:“没有?你还没看见老师训点错小数点的了。老师说,就你们这,还想当个工程师,科研人员了?那工程图的数据还能点错了?那就是危楼高百尺,损人不利己。还造火箭飞天了?入土的速度会急剧加快”。宁致立刻回应“那是说你呢吧”霁夏不服“我强多了,你真是没见识过,人家就不写作业,偶尔做一次,也能全错,真该让你生一个那样的孩子”。宁致怎么会不知道,只不过是想提醒霁夏而已。

  霁夏总算步入了正规的学习阶段,宁致也庆幸,尽管设施并不完备,却是霁夏很中意的学校。

作者有话要说:  

  ☆、弱项科目

  

  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炫耀的闪光点,有的人会唱歌,有的人会跳舞,有的人还很会做饭,什么到了手里都能做的色香味俱佳,而宁致却是个失败的厨艺者,甚至在宁致那里不能用厨艺二字。因此,霁夏其实很不幸,虽然在学习中宁致时常会是霁夏得力的助手。

  人们家厨房的调料那是五味杂陈,应有尽有,而宁致的厨房也就是油盐酱醋而已,因为宁致根本不知道那些调料怎么用。通常是把菜剁吧剁吧,把肉切吧切吧,炒个菜,什么菜也能和到一起乱炖,还老是糊巴,霁夏就是饿不着罢了,要想改善伙食,就跑她舅家了。

  从初一宁致就让霁夏补习语文阅读,作文之类的,语文是每个同学都能拿分的科目,却也是最不好拿高分的一个科目,阅读题的答案要点最不好掌握。初一的科目还不是很多,就想让霁夏多学习一些答题的技巧。和她一起的还有她的同学。有一次,她邀她同学来家,给宁致打电话了“妈妈,我同学到咱们家,你给我们做点吃的”,同时,还能从电话中听到向她同学解释“我妈做饭可烂了,你就凑合吃吧”,宁致听的一清二楚,就训霁夏“你这都和同学说,生怕我不出名了

  ”,霁夏乐呵呵地说“我们班同学早就知道,你是‘一级厨师’,”宁致也不能再说什么了,谁让自己那么差劲,想反驳却没理由。

  对于拌菜,宁致更是一窍不通,不仅拌出的菜霁夏不喜欢吃,宁致也觉得难吃,干脆就断绝了拌菜的念头。霁夏喜欢吃甜椒,说宁致拌的好吃,可不就放白糖和醋。霁夏爱吃可乐鸡翅,也算宁致的得意之作,可也偶尔会做糊了,霁夏就直言不讳“妈呀,我没饿死,真是命大”,宁致摸着霁夏胖乎乎的圆脸蛋“你看你多胖乎,人们都说我把好吃的都给你吃了”,霁夏大嚷“天哪,那是我好养,你比我也没少吃啊”,宁致并不赞同“你也一顿没少吃啊”,每到此时,霁夏会摇着头,叹息“你真是我的奇葩老妈”。

  是啊,宁致都不知道为何会是如此的一塌糊涂的做饭水平,而霁夏却也乐不可支的享用着宁致拙劣不堪的饭菜,而谈论哪顿最不好吃却成了生活的调味剂。真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校要是搞个文艺类的节目,霁夏就犯愁,她不唱歌,也不跳舞,就是静静地呆在那里做旁观者了。人家开运动会了,她更不擅长体育项目,唉声叹气的“唉,我怎么就这么失败呢?什么也不会”,宁致可算逮着机会了“唉,我怎么就那么不会做饭呢”?霁夏立马跳过来“可是我学习好,你呢”?宁致马上扑过去“我长的好啊”,霁夏笑的上气不接下气“啊,我怎么没发现呢”宁致捧着霁夏的脸蛋儿“你去照照镜子,哪儿漂亮哪儿随我”,霁夏伸出舌头向宁致做鬼脸。

  宁致从不展露厨艺,实在太失败了,霁夏从不夸耀她的体育,同样也是她的败笔。

作者有话要说:  

  ☆、针锋相对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7/2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