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英台大大带我飞(穿越)【完结】(6)

2019-06-11  作者|标签:


  待马文才回过神,就见一个中年男子站在他旁边,正一同看着他的书。他身着靛蓝色长衫,领口服帖规整,袖口也并不过分宽大,仪态端正,不似当下许多人爱穿着宽衣博袖、故作潇洒。他头上也没有戴冠,只是用布巾裹住。见他看过来,还笑眯眯地捏了捏胡子。
  马文才立刻起身,作了个长揖,道:小子马文才,拜问周先生安好。拿出一支木制的名刺递上去。
  周士章接过名刺扶起他,点点头,道:文才,快坐。然后叫人端热茶来。
  马文才等周士章先坐下了,才在他下手位置端端正正跪坐。两人又是一番客气,一个道歉叫人等候许久,一个不敢不敢口称叨扰。
  如此来回几番,周士章喝了口茶,终于说到正题,开口问道:文才贤侄,老夫收到尊公及本郡吴太守信件,叫老夫收下贤侄做学生。只是贤侄为何到老夫这书院中来,可否为老夫解惑一二?
  马文才一听便明白了,这周先生大约是因为马太守这拉关系的行为不乐意呢,所以故意冷落他。
  他想了想,恭恭敬敬地答道:礼记大学篇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小子不才,不求治国平天下,但求修身齐家。小子懵懵懂懂,空耗十余年光阴,不得其门而入。家君言周先生才德兼备,小子厚颜,求先生不吝赐教,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齐家。
  他顿了顿,想到先前在碑文上看到的内容,接着沉声道:且如今世道前路未明,百姓生活艰险,小子或可贡献一二愚见。
  周士章摸胡子的手停了停,叹道:贤侄过谦了!老夫学识浅薄,不敢与国子学博士相比。
  马文才什么都没说,身子一转,就着跪坐的姿势,对着周士章就是一个大拜。
  周士章哎了两声,轻轻拉了马文才两下,没拉起来,连连叹息,仿佛无奈至极,勉强才答应道:罢了罢了,老夫便收下你这个学生!若不是马文才偷瞄到周士章正喜笑颜开,说不定真会信了。
  他一脸惊喜感激的模样,起身行了一个大礼,谢先生!
  周士章用力将马文才扶起来,敛起笑意,又问:你可带了往日的习作来?
  马文才便拿出了之前在衡门外誊写的碑文,道:学生在书院衡门外看见这石碑,只觉得自己以往所作的都文墨不通,不敢呈给先生。
  周士章看看纸上抄写的字迹,横不平、竖不直,只勉强称得上整齐。想起马太守信上说的,这孩子大病初愈,他也就算他过了。只是叮嘱了一句,要勤练字,便对门外喊:阿成。
  阿成正是之前替马文才几人通报领路的年轻人,听见周先生叫立刻走进来。
  阿成是我家下人,在书院里若有什么大小杂事都可找他。周士章指着阿成道。
  阿成也给马文才见了礼。
  文才,你这便跟阿成去,他会给你安排房间。你也记得学院里的规矩,今明两日打扫休整,后日起跟着其他同窗一道进学。
  马文才再次谢过,跟着阿成退出了屋子。门外三七和六曲听得到他们说话,也挑起行李跟上。三七凑近了小声道:公子真是了不起,叫周老先生收作学生。
  阿成听见,轻嗤道:周先生这是博施济众,凡是真心来书院求学的,只要人品无大问题,周先生没有拒绝的。
  三七讷讷地合上嘴。
  马文才对他安抚一笑,顺着阿成的话捧了几句,说得他笑开颜,连带着介绍这书院都详细了几分。
  周老先生见他们所在的是东跨院,名为毓秀院,住的是书院里教书的先生们。有些客居书院的文人也住在这。与之相对的西跨院里则是平日先生们讲课、学生们读书的地方,名为正谊院。
  此时还未到午时,学生们多在正谊院内听讲,阿成便只让马文才站在院门外看了一眼。
  马文才进书院第二道门时见到的明道堂是书院最大的讲堂,平时用得少一些,整个书院一百多号学生都能坐下,所以每到需要众人集中的时候才会用到。例如,每逢二、五、八日,周先生会在明道堂讲大课,届时书院所有学生都可来听。
  明道堂北延伸出一条路,远远地连着大成殿,那是祭祀孔子之处。而这条路两侧,依着山势建了大大小小的院落和成排的房屋,是学生们住的地方。左右两边各开一个方形的门洞,东侧的挂着居仁,西侧的挂着由义。
  院落和普通厢房条件不同,费用自然也相差不少。马文才不多考虑,直接请阿成找一套空着的院落。
  阿成略一思索,领着他们走入居仁园。门后小路四通八达,他们向东走了一段,又转向南,一座小巧的院落出现在右手边。
  ******
  会稽郡,会稽县,梁家庄。
  在马文才进入书院时,梁家庄里有一户人家亦说起儿子读书的问题。
  梁山伯过了年已是十八岁,再有两年就该行冠礼了。他家中条件不太宽裕,往日一直跟着庄子里的一个老先生念书。但那老先生学问也不深,除了教教他识字、背书外,再讲不出什么。梁山伯早已想外出求学,只是放不下父母。若是他离了家,家中诸事便全落在二老身上,他不愿如此自私不孝。
  没想到,过了年,梁山伯的父亲梁秋圃却主动提出让他出去读书。
  这事是那教梁山伯的老先生先说起的。他自问已教不了梁山伯,却又可惜这个孩子,便建议梁秋圃送他去别的地方深造。
  梁秋圃家中只有这一个孩子,他也知道梁山伯喜欢读书。他和妻子高氏商量了一宿,决定让他去。虽然以他们这条件,梁山伯做不得官,但也可以给别人家做先生,日子也能过得舒服。
  梁山伯高兴之余更是感动,与父母说好,待他帮家中事务安顿好便出发。
  ******
  会稽郡,上虞县,祝家村。
  英台,你可想好了,果真不去国子学?祝公远盯着小儿子,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真实想法。
  是的,父亲,儿已思考清楚。祝英台略有些肉呼呼的脸上挂着浅笑,显得有些孩子气。自从我们祝家南迁,与南方士族间已势同水火,儿不愿再添上一支柴。长兄和二兄也说过,国子学里无人向学,不过是各家子弟胡乱混两年挂个名头罢了。以儿之浅见,不论北方或南方士族都显现盛极而衰的征兆,儿愿意替祝家结识些寒门学子,一是网罗些人才,二也是多准备条路子以备不时之需。望阿父准许。
  好,好,好!祝公远欣慰大笑,我儿有这份心思,为父岂有不应的道理。那之后适宜我便全部放手,交由你自己一人去办了,需要什么人手只管来寻我。
  谢阿父,阿父只管放心!祝英台勾起嘴角,自信满满,将父亲送出房间。之后,他便立刻着手安排人打听消息。

  第5章 书院(下)

  阿成带马文才所到的小院很是清幽,院墙外松树竹枝交错掩映,东南角的木门造型瘦长秀气,门楼上只有一层檐,门柱上简单雕着几朵祥云图案,清爽大方。门前有一小片空地,卵石铺就的小路将院门与道路相连。院墙脚下有一丛丛植物,刚冒出绿色,看不出种类。
  马文才推开院门走进去,抬眼是一面影壁,影壁中央一块椭圆形的砖雕上刻着松。
  院子里五脏俱全。坐北朝南的正房三间,东西各有两间厢房,南侧则是三间倒座房。四个方向的房间的屋檐角特意加长连接起来,如同简易的游廊。每间房的门窗都极大,虽然只有木条隔出的竖纹,却更显得整齐。院子中央的空地上只有十字交叉的窄路,如果觉得单调,可以随自己的意愿装饰。
  马文才见到这院子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
  他快步走到正房。正中那间是个厅堂,两侧是起居室。厅堂内只有几张案几,还算宽敞。他又走进东侧起居室,室内有床、有书架、有长案,还有小橱柜,用具齐全。东侧墙上有扇小窗,外面是院子一角。他心头闪过好几个修整方案。
  马文才又赶紧叫三七和六曲去选个房间。那两人自觉走向倒座房。马文才拦住,道:这院子里就住了我们几个,你们何必去住那样的屋子?这几间空房你们挑,只是不许住倒座房。
  两人对视一眼,谢过,进了西厢。
  阿成笑着问道:不知这院子可合公子心意?
  马文才自是点头。
  阿成掏出一个卷轴,道:书院每日自卯时正起授课,至午时正用午食。再自未时初起至申时末止。每月一、十一、廿一休沐。除周先生讲的课外,书院里其余先生和所讲的书均在这卷轴上记着,你拿去。若有不明白的,可去仰圣门外东厢寻我,那边东西厢房有用饭的地方和各类铺子。各处院里均住着仆从,凡是瞧见檐下挂着绿巾的便是。说完,拱拱手出了院子。
  书院所授的课与国子学内差不多,也是毛诗、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周官、公羊、谷梁、仪礼、论语十部。但因为如今玄学盛行,增设了老子与庄子两部。主要由三位先生,分别讲儒、道、史。各位先生又根据学生进度分了初等、高等两班。
  每日上午三个时辰由先生讲书,午后两个时辰可自行读书,也可跟那些客居的文人或先生学些杂学,现下琴棋书画都不缺。
  马文才看完,心中已有了大概的计划。
  另一头,三七和六曲已经开始收拾房子、归置行李。马文才没插手的地方,搬了只胡床坐在院子中晒太阳。
  六曲做事儿时默不作声,三七却嘴巴停不住,念叨那阿成不敬公子,又问:公子,那阿成说的什么博济众施是什么意思?
  那叫博施济众,马文才道,出自论语雍也,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指让大众都受到恩惠与帮助。
  三七瞪着眼睛红着脸,连连点头。
  马文才突然意识到,因为他自己从前不曾好好读书,身边这两个原应该做书童的孩子也从没机会学。他有些愧疚,道:三七,六曲,我在这学院里大约也没什么事要你们做,往后我也教你们念书识字,平日我上课的时候你们便也在这儿读书。
  三七慌忙道:公子课业繁忙,小人可不敢耽误公子读书。六曲也在一旁点头应和。
  马文才不耐地挥挥手,道:我说了就这样做。不然,将来我可不会带着两个不识字的书童出门。
  三七眨眨眼,还想说什么,六曲拉着他跪下。两人径自行了个大礼,万分乖觉地继续回去做事。
  只是那兴奋劲儿藏不住,三七哼起了不知名的乡野小调,六曲也难得主动地同三七闲扯了好几句。
  两人手脚利索,东西也不多,不出半日便将屋子都打扫干净、收拾整齐,缺了的东西也都下山去买。几人还兴致勃勃地在倒座房里理出一间厨房。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6/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