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_村上春树【完结】(56)

2019-03-10  作者|标签:村上春树

  离完成乘车准备还有些时间,要乘坐这趟车的人们匆匆忙忙在小卖店里买便当、点心或罐装啤酒,准备几本杂志。也有人将iPod的白色耳机塞在耳朵里,让即将上路的自己有个专属的小小世界。到处都有人用指尖灵活地操作智能手机,或者用不输于站内广播的声音冲着手机吼叫,在跟什么人联系。还有似乎是结伴外出旅行的年轻情侣。他们在长椅上并肩依偎,幸福地小声说话。一对五六岁的双胞胎兄弟满脸睡意,被爸爸妈妈牵着手,从作面前快步走过。他们各自拿着小小的游戏机。有两个背着沉甸甸的大型背囊的外国青年。还有抱着大提琴匣的年轻女子,侧影很美。乘坐夜行特快列车奔赴远方的人们。作心生几分艳羡。他们毕竟还有自己的去处。

  多崎作却没有自己的去处:

  细想起来,他还没有去过松本、甲府和盐尻。但这么说的话,他甚至连八王子都没去过呢。新宿站这个站台上,他眺望过不知多少开往松元的特快列车,但一次都没有想坐上那趟车的念头。甚至想都没想过这种事。为什么?

  作想象自己就这样坐上列车,继而前往松元的情形。这絶不是不可能。他觉得这是个不坏的想法。要知道他甚至因为一个念头便远赴芬兰呢。要是想去松元,难道会去不成。那里是怎样的城市?那里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然而他摇摇头,放弃了这个想法。明天上班前不可能从松元赶回东京。这种事不查时刻表也知道。而且明天晚上约好了跟沙罗见面。对他来说是重要的一天,现在可不能去松元。

  他把已经变得温乎乎的剩咖啡喝掉,将纸杯扔进近处的垃圾箱。

  多崎作没有自己的去处。这对他的人生来说似乎就是一则命题。他没有去处,也没有归宿。这种东西从前不曾有过,如今仍旧没有。对他而言,唯一的去处就是“此刻所在之地”。

  不对,不是这样,他心想。

  回想起来,在迄今为止的人生中,只有一次明确拥有自己的去处。高中时代,作盼望考进东京的工科大学,系统地学习火车站设计。那就是他自己的去处。他为此拚命学习。以你的成绩,大概没有指望考进那所大学,班主任老师冷淡地宣称。但他刻苦奋斗,好歹闯过了那道难关。那是第一次如此全力以赴地学习。他不善于跟别人争名次争成绩,但如果给出一个他认可的具体目标,他就能为之呕心沥血,发挥相应的能力。这在他来说是个新发现。

  结果,作离开名古屋,在东京开始了单身生活。身在东京期间,他渴望早日回到故乡,与朋友们欢聚片刻。那里就是他的归宿。就这样,往返于两个城市间的生活持续了一年多。然而在某个时间点,循环被突兀地斩断了。

  之后,他便失去了去处和归宿。在名古屋市还有他的家,他的房间还原封不动地留着,母亲和大姐住在那个家里。小姐姐也住在市内。作每年礼节性地回家一两次,每次都受到温情的款待,可他面对母亲和姐姐们却没有话可说,在一起也不觉得眷恋。她们向作索求的,是他曾经有过,但视为无用之物弃如敝屣的身影。为了再现和提供它,作只好不自然地演戏。名古屋这座城市也格外让他感到疏远乏味。作寻求或怀念的东西,在那里一样也找不到了。

  另一方面,东京纯属偶然给予他的场所。曾经是学校的所在地,如今则是工作的所在地。就职能而言,他归属于这里,没有更多的意义。作在东京过着井然有序、平稳宁静的生活。就像一个被逐出国门的流亡者亡命异乡,尽量不在周围激起风波,不惹是生非,不至于被收缴居留许可证,小心翼翼地度日。不妨说他是作为人生的流亡者生活在这里。对这种期望过匿名生活的人来说,大都会东京正是理想的去处。

  他没有称得上密友的人。jiāo往过几位女友,后来都分手了。平淡的jiāo往,圆满的分手。没有一个伙伴走进他的心。他并不刻意追求这样的关系,对方恐怕也没有那般需要他。彼此彼此吧。

  我的人生,简直像在二十岁时就止步不前了。作坐在新宿站的长椅上想。之后那些去了又来的日子几乎没有堪称份量的东西。年月就如同温软的风,在他的周围静静拂过,没有留下伤痕,没有留下悲怆,也不会引发激烈的情感,或是留下值得一提的喜悦与回忆。而他竟已渐入中年。不对,离中年还有些距离。然而,至少已不能再说自己年轻了。

  仔细想想,其实惠理在某种意义上或许也是人生的流亡者。她也同样心负创伤,结果抛弃了一切,抛弃了故乡。话虽如此,她又是主动选择芬兰这个新天地的。于是她如今有了丈夫和女儿,有了陶器制作这份足以倾注心血的工作、湖畔的夏季别墅和神气活现的狗狗。还学会了芬兰语。她在那里踏实地构筑起了自己的小宇宙。跟我不一样。

  作瞅了一眼左腕上的豪雅表。时间是八点五十分。特快列车已经开始上车。带着行李的人陆陆续续走进车厢,对号入座,将箱包放到行李架上,在冷气充足的列车里歇口气,喝口冰凉的饮料。透过车窗能望见这样的情景。

  这块手表是他从父亲那里继承的不多的有形之物。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制造的美丽的古董。三天不戴在手上,发条就会松弛,指针停止不动。但这种不便反而让作觉得正中下怀。美丽而纯粹的机械制品。不,也许应当称作工艺品。没使用一片石英和微型芯片,完全依靠jīng妙的弹簧与齿轮勤劳地运转。将近半个世纪里,它从不休息,一直工作到今天,镌刻的时间却依旧准确得惊人。

  作从未自己买过手表,总是用别人送的廉价货,佩戴时从来没有这样的兴趣。他以前对手表的看法是只要弄清准确的时间就行。卡西欧最简单的电子表就能满足需要。所以当父亲过世,继承这块看似很贵的手表作为遗物时,他也没有太多感慨。只因为需要上发条,便像职责般每天戴在手上。然而一旦用了,作竟彻底喜欢上了这块表。它的触感,恰到好处的份量,发出的轻微的机械声,都让他心生欢喜,还比以前更频繁地看时间了。每一次,父亲的身影都会隐约掠过脑际。

  说实话,他对父亲没有清晰的记忆,尤其不会生出怀念之情。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与父亲一起出门和亲亲热热说话的记忆。父亲原本就少言寡语(至少在家中几乎不开口),即便不是如此,平日工作也够忙的了,连家都很少回。如今想起来,大概是在外边另有女人。

  对作来说,说他是血脉相连的父亲,更像一个频频来访的有地位的亲戚。作差不多是由母亲和两个姐姐抚养大的。父亲度过了怎样的人生,拥有怎样的思想和价值观,每天具体在做些什么,他几乎一无所知。勉qiáng知道的点滴信息,无非就是父亲生于岐阜县,从小便父母双亡,由当僧侣的叔父收养,勉qiáng读完高中,白手起家创办公司,获得惊人的成功,积累了今天的财富。是个饱受磨难的人,却少见地不愿多谈磨难。也许是当年不堪回首吧。总之,父亲无疑拥有非同寻常的商人天赋。能迅速地将需要的东西弄到手,又毫不留恋地丢弃无用之物。大姐继承了他这种经商才能,尽管只是一部分。小姐姐也部分地继承了母亲游刃有余的社jiāo天赋。作却丝毫没有继承这两种资质。


加入书架    阅读记录

 56/5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