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280窟三弟子、第238窟牛、第23窟群童和牛。宋·梁楷《泼墨仙人图》)
画工用手中的笔写神,塑工则用自己的手传神。
敦煌的壁画与泥塑相生相成,相映成辉。
在佛教艺术刚刚传入南北朝的时期,敦煌画工们创造的第一批塑像,居然就是具有中国文化jīng神的绝世之作。
这种文化jīng神光彩夺目地体现在这尊佛像上。安详、坦然、自在、超逸,你从他的眼缝、面颊、嘴角乃至身姿上能清晰地读到。然而,他又是东方人特有的含而不露。一种不言而喻的艺术效果,加qiáng了观者的内心体验。
(莫高窟第259窟北壁东起第一龛佛像)
薄薄的轻纱随身垂落。塑工们究竟用什么方法,使你既感到袈裟的薄软,同时又感到他衣内体魄的健硕?
同样绝妙的手法,还用在另两身塑像。一是表现禅僧袖手于衣下(莫高窟第285窟禅僧);一是将苦修者袈裟里边凸起的锁骨和凹陷的肋骨也刻画出来(莫高窟第248窟佛苦修像)。
bī真的细节增qiáng人物的真实感;绝妙的细节增qiáng艺术的感染力。
这思维菩萨的姿态也十分绝妙。他左膝架着右腿,右腿架着左臂,左臂微微撑着前顷的身体。把几个支撑点重叠一起,不仅姿态优美,重心也更加稳定,整个身体便被安排得巧妙、合理、自然和谐调。菩萨的心境也就潜入这一任自由和富于灵性的顿悟中了。
(莫高窟第257窟中心柱南向龛上层思维菩萨)
在社会活力空前充沛的大唐,对生命真实的表现欲,促使写实主义艺术造极登峰。在中外艺术史上都有过这样一个时期—把形象的bī真,结构的准确,质感的如实,作为不遗余力的追求。由此诞生出光耀古今的艺术珍品。
(希腊和罗马雕塑名作)
这几尊菩萨真真切切地将唐代妇女有血有肉、生气盈盈地保存到今天。且不说她特有的丰韵、尊贵的气质和斯文的风度,就是连那优雅地翘起的指尖也散发着生命动人的气息。
你说,这些敦煌塑工是不是用泥土制造活人的女娲?
(莫高窟第194窟菩萨)
真实准确地刻画出肌肉的结构与质感,衣服的纹路与质地,也是古代艺术家崇高的艺术目标。
从这尊佛像可以看出敦煌塑工雕塑衣褶的高超。长长而光滑的天衣随身而落,转动折返之间,躯体的形态自然呈现。没有一点牵qiáng,没有一点硬造。事物的本质是自然,艺术的标准也是自然。特别是这长衣从莲台垂落下来时,在每一个莲瓣上都随形而起伏,这就将莲台优美的形态显现出来。
(莫高窟第328窟佛)
同样优美自然的衣褶还表现在另几尊佛、游戏坐的菩萨、迦叶和阿难身上。
(莫高窟第320窟佛、第386窟佛、第83窟游戏坐菩萨、第319窟游戏坐菩萨、第205窟迦叶的背部和阿难的袍身)
至于肌肉的真实,更体现塑工的技艺。
难道只用这些普通的huáng泥和白粉,就能塑造出如此白皙柔嫩、软玉温香般的肌肉,谁能道出其中的奥秘?
胸部的曲线(莫高窟第205窟菩萨)、背部的曲线(千像塔库藏供养菩萨)、肩部的曲线(莫高窟第328窟胡跪菩萨)、唇部曲线(莫高窟第45窟佛头)以及腰部的曲线,这些准确之极和jīng妙之极的肉体曲线,塑造出十分美妙的生命感觉。
胡跪的姿态为敦煌独有。它是虔诚的化身。
“s”形倚侧而立的姿势,是敦煌站立的菩萨所独有的样式。艺术帮了佛教的忙。单说这种侧倚而立的迷人姿态,就使得信徒们倾倒了。
(莫高窟第194窟菩萨、第45窟菩萨、第159窟菩萨)
这种“s”姿态在唐以前并不明显,菩萨们差不多全都肃然直立。直到大唐,菩萨才一个个换成这种站立的姿态。有人说“s”形站姿来自印度。即使这是从印度影响而来的,也一样经过画工们的天才创造。所谓创造,就是对生命美的一种瞬间的发现、捕捉与再造。
画工们的伟大,是把生命的感觉注入佛的躯体。
为此,你从高二十六米的南大像,感受到的不仅是庞大无比的身躯;更是他博大沛然的生命力。
塑工们有意把这巨佛安排在一个狭长的空间里,面积不足十平方米。然后将佛头塑成七米之大。这样,站在底层仰面而视,可以清晰看到佛的面部;站在顶层,又能看到一个无与伦比的巨大宏伟的佛头。你丝毫不会感到它不合比例。反而,那脸颊丰厚,五官凝重,却使你从这百倍夸张的生命体中受到qiáng大的震撼。
(莫高窟第130窟南大像)
同样能使你体验到这种佛国威严的是天王和力士的塑像。他们作为护法与降魔的神,天王与力士的区别是,前者穿甲戴盔,后者袒胸露臂。
这尊力士像是同一题材的扛鼎之作。塑工抓住力士发威的一瞬,qiáng调他全身虬劲的肌肉,bào胀的血管,绷紧的筋脉。一时发髻振颤,衣袂飞举,气势磅礴,威不可挡。你细看,无论身体各部分的比例,还是肌肉和骨骼的结构,都完全符合生理关系。你哪里还能从中找到他的制作原料—泥土的感觉?它分明是一个声色俱厉的生命!
(莫高窟第170窟力士)
你去摸一摸他手腕上鼓起的血脉,那一准像打鼓一样有力地跳动!
在敦煌艺术中,天王力士是阳刚之气与雄健美的象征。如果把希腊的《掷饼者》搬来比较一下,你说哪个更使你怦然心动?
为什么《掷饼者》天下皆知;而敦煌力士却远在荒漠一隅,默默无闻?
泥塑的生命都是无声的,它们用来说话的是千姿万态的手,佛陀的手势有严格的规范。
印,就是佛陀的手的姿势。说法印。施无畏印。禅定印。与愿印。降魔印。莲花合掌印。
菩萨的手势没有严格规范。
除此观音有规定的手势之外,一般菩萨的手势各姿各态,千变万化。各种手势是各种心态,各种表示,各种各样的美。
从壁画中找出各种意味和美的手—
闲雅的、文静的、舒缓的、轻盈的、松弛的、自在的、施与的、安定的、抚慰的、活跃的、灵验的、祈望的、豁达的、无欲的、纯净的、默许的、善待的、接受的、奉献的、期待的、迎取的、甜美的、含蓄的、羞涩的、尊贵的、温馨的、宽恕的、如意的、思维的……
各种各样的手叠现的速度愈来愈快。在音乐中化为旋动中变幻无穷的舞蹈者的手。
神佛们的手势是天国五彩缤纷的语言。单是敦煌的手,就构成一个世界,如此繁华的手势,一半来自人间生活,一半来自画工们的想象。
神佛们本来没有模样,全靠画工凭空的臆想。佛国的一切都是人用想象创造出来的世界。想象的事物更要靠想象的形象来呈现。
平庸的想象在常人的意料之中,非凡的想象在人们的意想之外。
壁画中佛国的魅力,其实是画工非凡想象的魅力,千形万状的形象,便从画工们的脑袋形成,然后通过他们的生花妙笔,活灵活现地跑到墙壁上去。
那些闻所未闻的怪异的形象,那些神奇莫测的行为举止,那些异想天开的本领,那些光怪陆离的幻梦般的景象,全是这画工们身在枯索寂寥的茫茫大漠里,一任情怀和天真烂漫的痴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