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大历十二年,韩会因党元载,被贬官岭南韶州,这时韩愈年仅10岁,随伯兄到了南方.不久,韩会病死于贬所,韩愈由兄嫂郑氏抚养,护送伯兄的灵枢归葬于河阳老家.唐德宗建中、贞元间,李希烈、朱氵此相继作乱,中原多故,韩家百口避地江南.动dàng不安的时局,促使韩愈早年就萌发了治国平天下的志向;长途的颠沛流离,又使他养成了坚韧不拔的奋斗jīng神;而避地于江南,又使他有一个难得的机会讲习学业,沉湎古训.
贞元二年,韩愈从江南来到京城长安.这是他第二次到长安.这年他刚满19岁,但已尽能通六经、百家之学.在京城,他不仅目睹了繁华的街市,更深深体会到进士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这促使他也跃跃欲试,想摘取进士的桂冠.他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延誉,韩愈由是知名于时.据们日唐书·韩愈传》说,大历贞元间,当朝文士中兴起了一股"尚古学"的风气,效法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以独孤及、梁肃二人最称渊奥,为儒林推重.韩愈与他们jiāo游,深受他们的影响,锐意钻研,"欲自振于一代",初出茅庐的韩愈,更加坚定了起衰济溺的信念.第二年,他到州县求举.但经过四次考试,到贞元八年,陆贽主持科举考试,经过梁肃引荐,韩愈考取了礼部进士.这一榜进上除韩愈外,还有欧阳詹等,多为天下名士,当时号称"龙虎榜".
韩愈得到了功名,他的第一个愿望已如愿以偿,应该说是chūn风得意,下一步只等入仕做官了.但是,按照唐朝的制度,学子中了礼部进士后,只能说初步具备了入佳的资格,新进士还得经吏部考试合格,才能得到一官半职.第二年,韩愈就满怀希望地应试吏部的"博学宏词"科,但连续三年应试,均告失败.此时韩愈已28岁,到京求位已历十年,犹未得一官,他心中极为焦灼,深感命运的作弄.他就象一匹栏中的骏马,渴望驰骋,但得不到机会,加上长安开销很大,此时他已囊中羞涩,于是只得以文章作为见面礼,奔走于权贵之门,希望有一位伯乐能够欣赏他的才华,对他加以提拔奖掖.
这年正月,他曾三次上书宰相,以优美的笔调,表白自己的抱负和才华,以及穷愁潦倒之态.他说:
今有人生二十八年矣,名不著于农工商贾之版.其业则读书著文歌颂尧舜之道,jī鸣而起,孜孜焉亦不为利;其所读皆圣人之书,杨墨释老之学无所入于其心;其所著皆约六经之旨而成文,抑邪与正,辨时俗之所惑.居穷守约,亦时有感激怨怼奇怪之辞,以求知于天下;亦不悖于教化,妖yín谀佞诗张之说无所出于其中.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一选于吏部牢无成.九品之位其可望,一亩之宫其可怀.遑遑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滨于死而益困,得其所者争笑之.忽将弃其旧而新是图,求老农老圃而为师.悼本志之变化,中夜涕泅jiāo颐.虽不足当诗人孟子之谓,抑长育之使成材,其亦可矣;教育之使成才,其亦可矣!(《上宰相书》)韩愈的恳求并没有引起当权者的重视,他的上书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韩愈求仕不得,只好离开京城,怀着不得志的心情东归故里.他经过潼关,游凤翔,又上书京西节度使邢君牙,坦诚地说:"布衣之士身居穷约,不借势于王公大人则无以成其志;王公大人功业显著,不借誉于布衣之士则无以广其名."[注]企图以此说服权臣起用自己,但权势者无动于心,韩愈极度苦闷.在归乡途中,见有人宠白乌、白囗鹆西行送给天子,韩愈深有感触,联想到自己饱读诗书,身怀抱负,却不得名于荐书,而这两只鸟只不过有华丽的羽毛,反得蒙采擢荐进,如此光耀,感物伤生,心中极为苦涩,发出"遭时者虽小善必达,不遭时者累善无所容"(《感二鸟赋》)之叹.他把穷达归因于命运的安排,只好按捺住自己要求出佳的迫切心情,等待机会,相信"善上天之生余,亦有期于下地."(同上).
机会终于来了.第二年,因汴州发生叛乱,宰相董晋兼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韩愈被辟署试校书郎,汴、宋、亳、颍四州观察推官,随董晋由洛阳到了对州.
这是他第一次做官."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一官半职,应该说已如愿以偿,以后就只等平步青云了.一年以后,他又以疾辞.贞元十五年二月,董晋去世.
不久,汴州发生兵变,韩愈携家出城,辗转依于武宁节度使张建封,被辟为推官.
韩愈刚过而立之年,入仕日浅,年轻气盛,对官场缺乏深入的了解,不谙人情世故,对上司往往发言直率,无所畏忌.贞元十八年,调授四门博士,做了学官.此时的韩愈,已经成了文坛领袖、名动海内.第二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这年他36岁.
此时,他与文坛的另两位领袖柳宗元、刘禹锡结成了好友.
监察御史掌纠察百官,虽只正八品下,但地位非常显赫.仕途的得意,使他觉得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实现平生的抱负,按照儒家的理想治国平天下.这年关中大旱,闹饥荒,而有关部门不仅不予蠲免租役,反而竭泽而渔,使民不聊生.韩愈从儒家的"仁政"思想出发,认为民众为国家的根本,上疏请求宽摇役、免因租以安京师,又上疏论除宫市之弊.哪知德宗皇帝不但不听,反而嫌他直言多事,一气之下,将他贬为连州阳山县令(今广东西北).
韩愈因直言而得罪,这是他始料不及的.因此他有些晕头转向,不知道是谁在皇帝面前进了谗言,从身后捅了他一刀.当时王叔文、韦执谊一派势力在朝中逐渐得势,柳宗元、刘禹锡是这个集团中的重要成员.韩愈虽与柳、刘是好朋友,但在政治态度上是有所不同的.所以他甚至怀疑柳宗元、刘禹锡与他的贬逐有关.这是韩愈政治生涯的第一次大的起落.这次挫折使他认识到,要在官场上站稳脚跟,就应该学得圆滑一些,多说奉承话.不过,韩愈始终是韩愈,他刚直敢言的性格在他的一生中并没有什么改变,这使他在仕途中吃了不少亏.
韩愈在遥远的南方度过了两个chūn秋.德宗死,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韩愈获得赦免,移江陵法曹参军.赴江陵途中,他曾在湖南郴县待命三个月.在这段时间里,韩愈写下了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五篇哲学论文"五原"[注].这五篇文章不仅是散文史上的名篇,而且是韩愈政治、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标志着他的新儒学思想已经成熟.这一年韩愈38岁.他以自己敏锐的目光,看到孔孟以来的儒学正在衰落,在与释、道二教的竞争中面临着深刻的危机.他以卫道者自居,挺身出来大声疾呼,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独自举起了复兴儒学的旗帜,要扶正名教,以使儒学重新占领思想阵地.
顺宗在位数月即被废黜,由"二王人司马"领导的"永贞革新"被宦官集团扼杀.宪宗即位,改元元和.这年夏,召韩愈为权国子博士,分教东都.韩愈以天下名儒,担任学官,致力推行他重振儒学的主张.韩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生动活泼,并不板着面孔教训人.他"讲评孜孜,以磨诸生,恐不完美,游以恢笑啸歌,使皆醉义忘归."[注]除了讲解义理之外,他还出语恢谐,使人发笑,并有说有唱,使学生在轻松活泼之中体会所学的知识.
元和四年,韩愈改任都官员外郎,五年为河南县令,六年行尚书职方员外郎,七年韩愈因管闲事受连累,降官国子博士.他自视颇高,却又屡遭贬黜,情绪非常低落,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写下《进学解》一文,试图解答仕途穷通与学业jīng粗之间的关系,反思自己为什么动辄得咎.谁知他的这篇牢骚满腹的文章,却得到了执政的赏识,认为他有史才,改官比部郎中、史馆修撰.白居易起草的《除官制》